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探索以綠興漁、以策育漁、以技優漁、以融擴漁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大力發展冷水魚養殖、加工、觀光、餐飲等“冷水經濟”,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以綠興漁,強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牽引,因地制宜促進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堅持走以魚護水、以水養魚、以魚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行最嚴格的養殖容量控制、生物安全管理,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依托境內水系發達、年平均徑流量5.27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228.3毫米等水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水體流速緩慢、溶氧充足、酸堿度適中、富含礦物質、水溫穩定在12℃到18℃等水質特征,選定活水養魚生產模式,養殖的魚原生態、味道鮮、營養豐富,深受市場青睞。
商南縣以策育漁,將冷水魚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全縣大健康、大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推動冷水魚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制定《商南縣冷水魚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在十里坪鎮建設冷水魚繁育、養殖、加工、出口的全產業鏈發展區,在趙川鎮建設冷水魚繁育基地及冷水魚養殖區,在金絲峽、過風樓、清油河等鎮建設冷水魚養殖與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漁旅融合發展區,在城關街道建設大鯢繁養區,構建起全縣冷水魚產業發展新格局。成立全縣冷水魚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服務中心,積極爭取漁業綠色發展項目,探索建立漁業養殖保險制度,落實冷水魚產業用水、用電等方面優惠政策,助推冷水魚產業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以技優漁,堅持生態為基、市場為王、富民為本,以科技賦能促進漁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致富。先后組織技術人員外出考察學習先進養殖技術,引進三倍體虹鱒、鱘魚等優良品種,建設冷水魚原種場和良種引進繁育示范基地,為漁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圍繞良種選育、成魚飼養、質量監管等環節,制定鱒魚、鱘魚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標準,配套建設蓄水壩、調節池、尾水生態處理塘等設施,推行生態養殖,形成以國標為主體、行標和地標為骨干、企標為補充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企校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圍繞苗種繁育、商品魚養殖、產品精深加工等重點開展現場教學,通過聯動交流、產學研合作,培養農村水產品養殖“土專家”和鄉村CEO。
商南縣以融擴漁,堅持漁業與康養旅游、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延伸冷水魚繁育養殖、產品加工、休閑餐飲等產業鏈,拓展農業多元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引育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跟進、廣大農戶參與,推動冷水魚分揀、冷藏、包裝、加工、銷售等后整理,促進商品化處理。建成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冷水魚養殖基地、加工廠,研發魚干、魚松、魚罐頭以及魚肉松、魚子醬等高附加值產品10多種。實施冷水魚品牌戰略,初步形成以“秦嶺冷泉魚”區域公用品牌為統領,“商南格瑞”“商南黑龍”等企業品牌、“黑龍鱘魚”產品品牌為支撐的漁業品牌體系。依托金絲峽國家5A級景區,突出生態為本、漁業筑基、休閑賦能、文旅融合的功能特色,精心打造丹江滔河流域冷水魚養殖經濟帶、312國道沿線休閑漁業經濟帶,推出以“賞魚、吃魚、體驗魚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