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兩級人民法院五年跨越式發展紀實

商洛中院組織召開全市法院服務保障“一都四區”建設工作會議

組織干警赴北寬坪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商洛中院依法公開審理一起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

商洛中院法官深入開展普法宣傳

商洛市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揭牌儀式

商州法院開展執行專項行動
風云激蕩,百舸爭流。
五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但剛剛過去的五年,卻在全市兩級人民法院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五年;是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五年;更是追趕超越、再創輝煌的五年!
探索“1+N+1”多元解紛機制,加快“兩個一站式”和智慧法院建設步伐,打造企業訴訟“綠色通道”,破解“立案難”“執行難”、審限管理等審判執行中的深層次問題……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省高院監督指導和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市法院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狠抓審判執行工作,全面推進司法改革,著力夯實隊伍根基,務實舉措可圈可點,特色亮點精彩紛呈,為我市“一都四區”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服務大局 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在第50個“6·5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市生態環境局以及市人民檢察院、市水利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5家共建單位,在二龍山水庫管理處掛牌設立“商洛市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在水庫壩下設立“增殖放流區”,在商州區楊峪河鎮銀明村設立“補植復綠區”,現場簽訂《商洛市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共建協議》,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1年12月,“商洛市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榮獲全省“十大法治事件”提名獎。
這是我市借助司法力量護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近年來,全市法院積極踐行“兩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之以恒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發揮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重要作用,依托一個基地和兩個修復區,通過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異地修復、勞務代償等方式,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對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加快受破壞生態資源的恢復和治理;強化對環境資源類案件的審理,在全省首批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實行環資案件“三審合一”和集中管轄,依法審理環境
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嚴厲打擊污染環境、盜伐林木、非法狩獵、非法采礦等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審結公益訴訟和環資案件480件,判處拘役以上刑罰97人,環資審判從無到有、跨越發展;舉辦守護祖脈秦嶺主題座談會,編印《秦嶺生態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匯編》和《環資法律法規選編》,發布十大動物保護和五大植物資源保護典型刑事案例,與河南、湖北等三省六縣(區)法院共同簽署《司法保障意見》,共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環丹江流域跨區域司法聯動保護機制。
在優先保護生態的同時,全市法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護航發展、依法裁判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機結合起來,營造穩定、公平、公正、誠信的營商環境,促進地方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全面學習、貫徹《民法典》,依法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商事糾紛,研究建立涉眾型破產案件提前會商機制和破產企業職工欠薪保障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涉企案件立、審、執力度,審結一審民商事案件57543件,比前五年上升107.71%,結案標的額97.21億元,審結民間借貸、金融借款等案件14219件,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86件,妥善審理合同、物權保護案件32563件,強化產權司法保護,確保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司法為民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2021年11月底,群眾劉某為洛南縣石門鎮法庭送來寫有“情系百姓公正執法伸張正義為民解憂”字樣的錦旗。原來,劉某和馬某系朋友關系,馬某因做生意資金周轉困難向劉某借款33660元,到期后劉某多次催要未果,無奈之下,一紙訴狀將馬某告上法庭。為妥善化解糾紛,石門法庭法官在審理、執行階段針對雙方當事人做了大量的調解工作,最終促使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馬某向劉某履行全部借款及利息,消解了積壓在劉某心頭的一件大事以及由此對馬某產生的怨念。
司法為民,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其重點在“司法”,本質是“為民”,要求人民法院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市法院一直堅守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初心,拓寬服務領域,加大民生保障,努力打通司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堅決守住民生底線。全市法院護衛民生安全,嚴懲“校園貸”“套路貸”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審結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案件103件;嚴懲涉食藥安全犯罪9件,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障群眾權益,加強勞動就業、醫療損害、房屋買賣等涉民生案件審判力度,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執結案件2406件;加強婦女兒童和生活困難群體的司法保護,減緩免訴訟費906.01萬元,發放司法救助金348.45萬元,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感受到關懷。
持續優化訴訟服務。依托信息技術全面加強“多渠道、一站式、綜合性”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移動辦公、網上立案、微信辦案、電子送達、跨域立案,推行“一網通辦”,提供立案、送達、查詢等38項在線訴訟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50個調解組織、171名調解員入駐調解平臺,導入速裁、司法確認程序,實現簡單糾紛當場調解、確認、送達,變“收發室”為“門診部”。加強12368訴訟服務平臺建設,為老年人、殘疾人等開辟綠色通道,打造訴訟服務零障礙。
嚴格規范審判管理。推進審判管理科學化,強化審判態勢分析,定期監測收結案動態,完善績效分類考核體系和高中低效案件監督管理辦法,細化審判流程管理,提升辦案效率;加強帶案指導,建立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案件指導制度,對8.38萬件案件、文書、庭審開展“三評查”,不斷提升案件質量;推進司法行為規范化,聚焦“六難三案”,認真進行“六查六糾”;深化量刑規范化建設,規范法官自由裁量權,開展“加強民事執行監督、規范執行行為”和“集中清理執行案款”等專項整治,落實“一案一賬號”制度,提升執行規范化水平。審判執行質效連續七年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創新機制 探索司法服務新路徑
立足新起點,全市法院勇于創新,擔當作為,積極探索訴前多元解紛機制,全力破解“執行難”,加快建設智慧法院,不斷打造司法工作新亮點。
“物業要起訴你欠費9990元,要求全款付清。我們這邊幫你對接,你們雙方相互退讓一步,今天商量好把物業費一交。”2021年6月9日,在洛南縣人民法院訴前調解工作室,人民調解員楊靈芝正在調解一樁物業費拖欠案,通過她多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解,最終雙方各退一步,業主現場繳納了大部分物業費。這起物業糾紛案正是運用“1+N+1”多元解紛機制,成功將矛盾化解在訴前。
2021年以來,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切入點,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源頭處置的“1+N+1”多元解紛機制,其中,第一個“1”指市委政法委、縣委政法委牽頭抓總,利用綜治中心促落實;“N”指匯聚更多法治力量,通過各方調解組織、各人對分流案件先行調處;后一個“1”指人民法院及派出法庭對解決不成的案件導入訴訟,依法裁判。
在此基礎上,各縣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元解紛機制,大量案件通過調解方式結案,切實加強了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如訴調對接的“丹鳳模式”,洛南法院“13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其中,洛南法院“133”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被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稱為“楓橋經驗的商洛實踐”,被省委政法委列入全省政法領域優秀改革經驗選編,成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舉措。
“感謝法官的盡職盡責,終于拿到這筆錢了。”2021年11月30日,申請執行人黃某來到柞水法院,將一面印有“強制執行解民憂 人民法院為人民”字樣的錦旗送到干警手中。黃某與孔某因勞務合同糾紛成訟,法院調解結案后,被告孔某未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黃某遂向柞水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為保障案件款執行到位,執行干警多措并舉,一邊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凍結孔某的銀行賬戶,將其名下車輛查封,一邊積極與孔某溝通,向其釋明法律規定、法律責任等利害關系,11月30日孔某向柞水法院交納了全部案款,執行干警立即發放到申請執行人黃某手上,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近年來,全市法院加大執行力度、創新執行舉措、規范執行行為、完善執行機制,全力破解執行難題,切實兌現群眾勝訴權益,促進信用商洛建設。堅持強化執行與懲戒失信并重,執結案件32076件,比前五年上升173.76%,執行到位36.86億元。完善執行機制,建成覆蓋全市法院的執行指揮中心,升級智慧執行系統,完善財產查控網絡,破解“查人找物”難題;加強執行聯動,與13家單位共建聯合信用懲戒機制,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突出執行震懾,開展“三秦颶風”“百日執行大會戰”專項行動,司法拘留669人次,判處拒執罪16件17人,罰款67.45萬元,1.06萬人主動履行義務。注重文明執行,通過和解、分期履行等方式,幫助企業走出困境。目前,“切實解決執行難”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建設覆蓋全市的法院專網和移動辦公系統,實現由線下向線上、由紙質向電子辦公辦案的歷史性跨越;完善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促進減刑假釋工作規范運行;部署人民法庭“工作平臺”及“信息平臺”,建成44個標準化科技法庭,實現人民法庭的“可視化管理”。加快新媒體建設步伐,全市法院官網、微信、微博全部開通,傳播力、影響力持續增強。
不忘初心跟黨走,凝心聚力啟新篇。“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持續推進‘十四五’時期商洛法院系統部署的政治統領、改革深化、智慧法院、系統管理、固本強基、人才奠基六大工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商洛打造‘一都四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張宏德說。
策劃:王金林文字:任丹江肖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