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社區警務創新實踐與效能提升調查
西北政法大學 董昊赟
商洛市位于秦嶺南麓,其地理位置獨具特色,自然環境頗具優勢,為社區警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多樣化的場景。當前,商洛公安機關通過推行警務一站式服務、警網融合等舉措,已初步構建起協同共治的社區警務體系,營造出“警民互動—社區共建”的全新格局。此舉不僅有力推動了社區警務的發展,更為“平安商洛”建設奠定了堅實根基。然而,在實際推進進程中,依舊存在社會力量參與程度有限、科技應用與基層實際契合度不足等一系列困難與問題,這些情況需得到高度重視,并予以克服和解決。
共建共治共享夯實社區警務基礎
基于山區社區治理的地域特性與群眾訴求,商洛市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為核心驅動力,創新性地探尋社區警務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通過聚焦“警務+網格”融合、“警務+科技”賦能、“警務+群眾”協同這三個主要方向,推動治理資源向基層下沉、服務效能實現升級、平安合力得以凝聚,持續為基層警務工作注入新的動力,切實構建起覆蓋城鄉、響應及時、令群眾滿意的基層平安保障體系。
以“警務+科技”創新應用提升服務質效。商洛市大力推進社區警務數字化轉型,為基層民輔警配備集成多種功能的智能警務終端,整合人口信息查詢、流動人口登記、隱患上報等功能,實現基礎信息采集“一次錄入、多端共享”。
以“警務+網格”深度融合激活治理效能。商洛市將社區警務力量全面嵌入網格化管理體系,構建以社區民警為主體,網格員、保安、信息員等多方力量參與的社區警務團隊,推動警務資源與網格力量精準對接。民警聯合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矛盾排查、安全宣傳等工作,有效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以“警務+群眾”協同共治凝聚平安合力。商洛市積極培育社區警務共建力量,通過“網格化管理”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民警聯合群眾力量開展“警民聯防”“安全巡邏”等活動。同時,深化民生服務,以“背包警務”為載體打造“移動派出所”,提供證件辦理、糾紛調解、普法宣傳等便民服務,延伸服務范圍。
多種短板限制社區警務深化推進
政策協同不足,體系支撐薄弱。商洛市雖圍繞社區警務出臺“背包警務”“網格警務”等工作舉措,但尚未完全構建系統完整的社區警務政策服務體系,針對社區警務的專項配套規劃,警務資源下沉、服務標準、考核激勵等具體細則還有待細化,導致政策對社區警務的引導性、支撐性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基層警務工作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被動情況。
跨部門權責分配失衡,協同聯動效能較弱。特別是在矛盾糾紛聯合調解、特殊人群聯合管理、安全隱患聯合治理等工作中,存在多頭管理與監管空白同時存在的問題。例如,在針對社區內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中,公安部門與城管、應急管理部門的排查標準不一致,導致部分隱患反復整改卻未能形成治理閉環,對治理實效產生不利影響。
資源整合進度滯后,配置效能欠佳。由于警力不足,社區警務資源協同機制的運行效率較為低下,統一的基層警務數據協同平臺尚未完全構建。公安部門的人口、案件數據與綜治部門的網格信息、民政部門的居民服務數據未能達成高效互通,數據“孤島”現象顯著,致使民警在開展入戶走訪、隱患排查工作時需重復采集信息,造成人力與物力的浪費。
科技賦能薄弱,數字化應用發展滯后。商洛市社區警務數字化建設尚處于起始階段,科技工具與警務工作的融合程度還有待提升。一方面,基層民警所配備的智能警務終端功能較為單一,大多僅停留在基礎信息查詢層面,缺乏針對山區地形特征的移動定位、實時預警等定制化功能。另一方面,智慧安防體系覆蓋范圍有限,個別城區老舊小區、部分山區村落還未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即便已安裝的設備也存在品牌各異、數據無法互聯互通的狀況,難以構建“全域覆蓋、智能預警”的防控網絡,對盜竊、鄰里糾紛等常見問題的事前預防能力欠佳。
多維路徑破解發展難題
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支撐引導。制定專項配套規劃,明確警務資源下沉的具體數量、服務標準的詳細條款以及考核激勵的具體辦法,讓基層警務工作有章可循,避免“摸著石頭過河”的被動情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區警務工作的實際推進情況和遇到的新問題,定期對政策進行評估與優化,確保政策始終能有效引導和支撐社區警務工作。
優化跨部門協同,提升聯動效能。梳理各部門權責,針對矛盾糾紛聯合調解、特殊人群聯合管理、安全隱患聯合治理等工作,制定統一的協作清單,明確各部門職責,消除多頭管理與監管空白。建立統一標準,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中,協調公安、民政、司法、城管、應急管理等部門,制定統一的工作標準,避免職責交叉重疊或相互推諉,形成治理閉環。
加快資源整合,提高配置效能。構建統一基層警務數據協同平臺,打破公安、綜治、民政等部門的數據壁壘,實現人口、案件、網格信息、居民服務等數據的高效互通,避免民警重復采集信息,減少人力與物力浪費。建立社區警務統計調查體系,統一警務工作量、群眾滿意度、矛盾化解率等核心指標的統計標準,精準評估社區警務工作成效,為資源精準配置與高效利用提供依據。
加強科技賦能,推進數字化應用。升級智能警務終端功能,結合山區地形特征,開發移動定位、實時預警等定制化功能,同時優化設備系統,解決偏遠村落信號微弱、系統卡頓等問題,提升工作效能。擴大智慧安防體系覆蓋范圍,為城區老舊小區、山區村落安裝智能監控設備,統一設備品牌與數據標準,實現數據互聯互通,構建“全域覆蓋、智能預警”的防控網絡,增強對常見問題的事前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