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張宏
在秦嶺腹地的商洛市,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河面岸邊,野鴨追逐,白鷺蹁躚,時而俯身覓食,時而展翅輕掠水面。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嘰嘰啾啾,成了飛鳥呼朋引伴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這里被譽為我國的中央公園、中央水塔、中央綠島、中央空調。然而,藏在秦嶺皺褶里的這座城市,曾經因自然條件掣肘,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如何在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之間尋找平衡點?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為筆,以綠為基,以綠為韻,繪就生態與發展共生新畫卷。
城市向美 觸摸自然脈動
傍晚,商洛市區群眾運動公園熱鬧非凡。
市民王先生退休后養成了健身、散步的習慣,不管天晴下雨,晚飯后都要到公園里鍛煉2個小時。“公園環境幽美,河邊空氣清新,出來轉一圈心情也舒暢。”王先生坦言。
近年來,我市堅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宗旨,秉承“四個四”的先進理念,將“守護壯麗秦嶺,勇擔生態守護重任”視為己任,致力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與一體化保護,緊密圍繞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多維度、系統性地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一系列舉措落地,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處處洋溢著溫馨與和諧的氛圍。
“我有商山君未見,清泉白石在胸中”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句,把商洛描寫得栩栩如生。
無論是花海公園、運動公園、兩河口公園,還是布局在城市角落的口袋公園,都能給市民帶來意外的驚喜。據介紹,我市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公園綠化服務半徑覆蓋率分別達到43%、45%和87%,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35平方米。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在公園河邊散步,清風拂面,桂花馨香,觸摸自然脈動,樂享愜意生活。
在趙先生的印象中,30年前從西安到商洛感覺很荒涼,一條街道兩排民房,河邊全是莊稼地。如今退休故地重游,令他感慨萬千:“天是藍的,山是青的,水是碧的,城市公園也是精致之美啊!”
據了解,市區口袋公園選址靈活,見縫插綠,規劃建設有游步道、坐凳、噴泉、游樂場、雕塑雕刻、人文標志、藝術裝置、休閑運動器材等元素,加上花壇、花園、綠植、亭閣,成為市民休閑活動、社交聯誼、親近自然生態的好去處。
不僅如此,城市公園廣場還增添了許多貼心的設施。休閑座椅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去處,冷熱飲水機在不同季節滿足人們的飲水需求,便民儲物柜讓大家的物品有了存放之處……通過持續推進“城市公園+”行動,群眾日常健身、休閑、娛樂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
我市還積極響應創新經濟發展動能的發展大勢,堅持以承辦沙排U19世錦賽、WRE世界定向排位賽、全國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錦標賽等國內外品牌體育賽事為牽引,創新發展體育旅游、文化旅游、沉浸式體驗等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文體旅產業、產品、產銷全方位融合、全鏈條升級。
產業向新 挖掘綠色價值
臨近國慶中秋,商洛的生態產品迎來了高光時刻。
走進高新區,大秦嶺牛伯伯品牌的“核桃月餅”訂單不斷,工人正在裝盒貼標,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
“我們以核桃為原料,經過十年時間研發,生產出核桃醬、核桃油、核桃粽子、核桃密碼(飲料)、核桃月餅等系列產品。目前,核桃月餅頗受市場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大秦嶺牛伯伯品牌創始人牛波說。
生態顏值是商洛發展的鮮明底色,而如何讓生態資源變資產、生態產品變商品,需要一場從“自然饋贈”到“價值發現”的智慧探索。
產業向新,挖掘綠色價值。我市充分利用自身氣候多樣、生態優良、資源富集、具備發展山區特色農業的先天優勢,聚焦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目標,放大“小木耳、大產業”示范效應,統籌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食用菌、葡萄酒等,積極引育紅仁核桃、三文魚等特色品種,形成“菌果藥畜茶酒漁”特色產業體系,97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商南茶葉、鎮安大板栗等4個農產品入選第二批全國“氣候好產品”,食用菌、冷水魚等7個特色產業規模位居全省之首,商洛果蔬進入滬粵港澳市民餐桌,11個品類的秦嶺特產入駐澳門聯豐超市,看似不起眼的“山地貨”已成為餐桌上的“香餑餑”。
“這蜂蜜水止渴、解酒、潤肺,沒有想到咱商洛還生產出這么好的健康飲品。”中秋團圓席間,久居上海的李先生對檸檬蜂蜜水贊不絕口。
據了解,商洛國蜂蜜水產業園項目全面建成后,年可生產鮮存雙儲蜂蜜水5億瓶、桶裝水1200萬桶、瓶裝水1.5億瓶,預計年產值15億元、稅收1.4億元,畝均產值1300萬元、畝均稅收122萬元。通過“一品帶三業”的模式,帶動蜜蜂養殖業、果茶種植業與水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每年可消納蜂蜜1.2萬噸、檸檬及茶葉等2000噸,惠及2000多戶職業蜂農與檸檬種植戶,戶均年收入近10萬元,可提供直接就業崗位300多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金融機構已開發核桃貸、木耳貸、茶農貸、“兩山貸”等10個“生態價值貸”系列產品。同時,創新推出VEP項目貸——以生態產品商標權為載體,以VEP核算結果為增信依據,商州區信用聯社、山陽縣農商行已分別為商州區東坡院子VEP項目、山陽豐陽雨露VEP項目提供520萬元、220萬元貸款,利率平均下降20%。
生態向好 邂逅詩與遠方
“離開喧囂的城市,來這煙霧縈繞的山水間,給心靈一個寧靜的休憩。”國慶假期,從事餐飲業的李宏先生在張峪溝拍發了段視頻,配以簡短的文字抒發心曠神怡的感受。
春天踏青賞花,夏季避暑納涼,金秋采摘野果,寒冬滑雪拍照,每遇周末,鄉村的風景總是被游客記錄在手機里,瞬間曬到朋友圈。
“我有一個習慣,只要有時間就要到山里吸氧,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今年53歲的宋先生說,“四五年堅持爬山,穿壞了近20雙運動鞋,只要走進林中,心情就舒暢。”
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秦嶺生態、文化資源,通過IP形象打造、差異化線路規劃、品牌活動推廣等舉措,探索秦嶺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成功舉辦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花開商洛、避暑商洛、多彩商洛、年味商洛”四季主題營銷等活動,發布首個秦嶺山脈旅游IP——“此生必游大秦嶺”,9條線路入選全國生態旅游及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將秦嶺的深厚底蘊和豐富資源轉化為游客可體驗的旅游產品、能傳播的文化符號。
生態是一張名片,濃縮了青山綠水的密碼。
柞水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群山巍峨、蒼翠欲滴。走進羚牛谷,層層疊疊的綠意撲面而來,飛湍的瀑布掩映在蔥蘢之中,別有一番景致。熙熙攘攘的游客,在青山綠水間親近自然,呼吸著飽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盡情享受大自然饋贈的愜意與涼爽。
商州區蟒嶺綠道,憑借親子騎行、摸魚大賽等活動,吸引眾多游客;秦嶺江山景區依托自然風光與非遺展示、漢服巡游等活動,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勝地;三岔河鎮的農事采摘、北寬坪鎮的民俗文化展示,讓游客在青山綠水間體驗田園生活。旅游旺季,鄉村民宿更是一房難求。
生態向好,山高水長,林密草豐,在大自然中邂逅詩與遠方。
商南金絲峽、鎮安塔云山、洛南老君山、丹鳳棣花景區,每到一處游客如織。2025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在山陽縣開幕時,猶如人間仙境的天竺山,吸引了國內外游客打卡觀光。
據了解,我市搶抓國慶、中秋“雙節”疊加機遇,節前成功舉辦了2025南陽文旅推介會、“把商洛唱給你聽”(西安站、武漢站)文旅推介會、“山河共賞·暢游關中”2025關中平原城市群文旅營銷活動暨多彩商洛紅葉季啟動儀式等對外推廣活動。全市文旅單位通過抖音、視頻號累計發布文旅活動等宣傳視頻130多條,累計瀏覽量超過500萬人次,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