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董旦旦)今年以來,商州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將“七大行動”作為激活民營經濟新動能的核心抓手,從政策、市場、金融、要素、監管、服務、法治等多個維度發力,推動民營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
政策可感可及行動,精準滴灌。商州區摒棄“大水漫灌”式推送,依托“陜企通”搭建政策匹配機制,按照企業規模、行業精準推送惠企政策,實現“政策找企”向“企找政策”轉變。簡化兌現流程并建立“線上申報、線下核驗、快速撥付”閉環機制,今年已兌現專項資金2024萬元、發放穩崗返還885萬元,讓政策紅利快速轉化為發展動力。
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行動,拓寬空間。商州區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規范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在工程建設、公共服務等領域推出民營經濟開放項目。破除“玻璃門”“旋轉門”等隱性壁壘后,民企參與度持續提升,截至9月底,全區269家“五上”企業中民企211家、占比78.4%,關鍵領域活力凸顯。
金融惠企紓困行動,輸血賦能。針對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商州區建立“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開展“百名行長聯企業”上門服務。駐區銀行創新“專精特新貸”等定制產品,截至今年7月,投放貸款4.2億元。同時,精準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累計為民營企業減免稅費6498.87萬元,有效緩解資金壓力。
民營經濟要素支持行動,強化保障。商州區聚焦用地、用工、用才關鍵要素,建立保障機制。用地方面,實行彈性出讓、先租后讓優先保障項目;用工方面,通過校招共用、專場招聘,輸送勞動力超2000人次;用才方面,組織技術骨干赴高校培訓,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為企業創新提供智力支撐。
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動,減負松綁。商州區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整合多部門檢查事項實現一次檢查、多項覆蓋,減少對企業經營干擾。建立涉企檢查備案制度,嚴禁隨意執法,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追責,大幅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穩定有序的經營環境。
“高效辦成一件事”行動,提升效能。商州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網通辦”“證照聯辦”,將企業開辦、項目審批等高頻事項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陜企通”平臺響應率、辦結率均達100%,并開展清欠專項行動,截至今年8月,清償拖欠賬款498.88萬元。
法治保障行動,保駕護航。商州區開展“法治體檢”進企業活動,組織律師團隊提供法律咨詢、合同審查、糾紛調解等服務,累計解決法律問題120多件。建立維權綠色通道,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嚴厲打擊侵害企業權益行為,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筑牢企業創新發展的法治根基。
如今,“七大行動”已成為商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59%,支柱地位愈發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