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贠海格)“你看現在,養護工每天都上路巡查,咱這路邊排水溝都清理得干干凈凈,這幾天連續下大雨,路面一點積水都沒有,我們出行方便多了!”近日,商州區三岔河鎮村民陳明彥看著家門口平整通暢的鄉村公路,笑容滿面地說。
農村道路一頭連著鄉村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道班作為基層養護單元,其管理養護水平直接關系到群眾出行與區域經濟活力。為此,商州區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將道班作為監督重點,找準靶心,綜合施治,助力提升農村道路養護水平。
商州區紀委監委緊盯道班管理亂象,快速出擊,嚴肅查處。持續深化運用“室組”聯動監督機制,通過“室”統籌協調、“組”一線探頭的優勢互補,構建起橫向貫通、縱向聯動的監督格局。今年5月,區紀委監委第二單元組通過座談走訪、查閱資料、實地核查、數據比對等方式,對全區農村道路養護工作開展監督檢查時發現,個別道班存在“以他人名義虛報冒領道路養護員工資”相關問題。經初步核實后,區紀委監委第二單元組充分運用“室組地”聯動辦案機制,對涉及的道班班長及相關管理人員快查快處。截至目前,黨紀處分2人,收回違紀資金4.52萬元;對1名管理人員給予了政務處分。
查處不是目的,根治才是關鍵。為深化監督成效,推動問題從根源解決,區紀委監委及時向區交通運輸局制發了紀律檢查建議書,直指個案中暴露出的道班管理的制度短板和監管盲區,明確要求主責部門限期整改,建立完善行業部門監管機制。
同時,區紀委監委健全監督、辦案、治理、教育一體推進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效,堅持個案剖析和類案分析相結合,在總結分析案發特點、規律基礎上,督促交通部門組織道班管理人員及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召開了警示教育大會,通過通報典型案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達到以案明紀效果。此次警示教育覆蓋道班管理人員及一線道工156人次。
區交通運輸局以案為鑒,立即對全區16個農村道班開展“過篩子”式檢查,對發現的10名涉事道工違規領取資金4.98萬元予以全額追繳,并對相關工區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取消年度評優資格,責令其15日內補齊缺崗人員。同時,區交通運輸局及時整合優化組織結構,推動養護模式向市場化轉型,將全區16個分散道班整合重組為5個區域性養護工區并注冊公司,實行集約化管理模式,制定實施《養護工區考核細則》,實行養護資金“工區申報—中心復核—財政直達公司賬戶”閉環管理模式,提升養護資源利用效率。
隨著新機制、新模式的正式運行,養護公司工作積極性明顯增強,全區農村公路PQI(路面質量指數)由整改前的78%提升至86%;路域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累計完成路基雜物清理380公里、排水邊溝疏通210公里、路肩邊坡整治150公里,“責任清晰、監管有力、運行高效”的農村公路養護目標初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