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珍珍)近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的《陜西商州羅灣客家話》一書進入大眾視野。該書是《中國瀕危語言志》“漢語方言系列”之一,獲國家出版基金項目資助。該書以商州區牧護關鎮羅灣客家話為研究對象,系統呈現了當地客家話的語言面貌以及地理文化風貌。
商州是陜南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當地人稱之為“廣東人”,其方言則被稱為“廣東話”。作為客家方言特點保留最好的地域,商州區牧護關鎮羅家灣村系廣東嘉應州羅氏遷陜形成的聚居地,始祖羅尚華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定居商州此地,至今已經有260年的歷史了。
《陜西商州羅灣客家話》一書的作者為陜西中醫藥大學方言研究專家付新軍教授,他多年來一直關注陜南客家方言的調查研究。書中系統呈現了羅灣客家話的語言面貌,包括羅灣話的聲韻調系統以及語音演變,詞匯的分類記錄,共記錄了5000余條日常口語詞以及羅灣客家話語法特點的描寫分析,書中還記錄了近300條語法例句及若干俗語、諺語、歌謠、故事等話語材料。
全書圖文并茂,共30余萬字,配有近30幅反映羅家灣地理文化風貌的插圖。所有方言語料均標注了國際音標,并附有發音人方言發音的二維碼,掃碼即可聽到書中所記的羅灣客家話方言語料的地道發音,從而為讀者提供了直觀的方言體驗。
世間變幻、滄海桑田,羅灣話依然能夠“獨善其身”,獨立完整地活現于羅家灣人的口中,實屬難能可貴。羅灣話作為一種客家方言,其語言價值不言而喻,是陜西語言資源生態文化圈的重要代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權威方言已經或正在影響著羅灣話。
《陜西商州羅灣客家話》是首部聚焦陜南商州客家話的方言研究專著,通過對珍稀語料的科學記錄,完整呈現陜南客家方言的語言特征,既為學界補充了寶貴的研究語料,也為讀者沉浸式感受陜南客家方言文化的生動魅力、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提供了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