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今年以來,商南縣通過深化“茶葉+旅游”促轉型、深化“康養+旅游”塑品牌、深化“非遺+旅游”增價值等措施,推動全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按照“農業、旅游、康養、加工”融合化的發展思路,依托國家4A級景區陽城驛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以茶為媒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建成茶葉博覽館、茶文化長廊,創新開發“采茶制茶體驗+攝影研學”等互動項目。在園區內規劃建設了標準化茶葉加工廠,研發、生產茶多酚、茶飲品等茶衍生品,提升茶產品附加值。園區內規劃了一批“望星空、賞花海、品茶香、觀云海、享氧吧”等旅游業態,增加了茶文化體驗項目、旅游景觀等,打造了北門戶區、茶馬互市、斗茶廣場等11個重要節點,建設康養賓館、特色民宿,開發養生茶膳食,使園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推動“茶園游”“農莊游”“花季游”“采摘游”“康養游”等業態發展,加快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旅游、茶康養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茶園觀光旅游的興起不僅提升了當地知名度,為游客帶來山水茶園之樂,更帶動了餐飲住宿業的發展。從“賣茶葉”到“賣茶葉精深加工產品”,再到“賣風景、賣文化”,商南“茶葉+旅游”模式打造了茶園觀光旅游、養生度假休閑旅游等茶旅融合新業態,催熱了鄉村旅游,帶火農特產品銷售和餐飲業,真正讓茶山變成百姓致富的“金山”。目前,茶產業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超25億元,占全縣旅游總收入的47.6%,帶動餐飲、住宿、文創等關聯產業增收8億元。
通過聚焦“醫養游體藥食”六大板塊,商南縣系統實施“營商環境優化、特色品牌打造、精品民宿建設、宣傳營銷圈粉、餐飲美食提升、城鄉容貌扮靚”六大行動,全面夯實康養旅游基礎。目前,培育健康體育產業鏈3條,成功舉辦2025年全國太極拳公開賽分區賽(陜西賽區)等國家級、省級賽事20多場次,吸引游客超3萬人,帶動金絲峽、陽城驛等景區客流量同比增長35%。實施“文體旅游康養產業突破年”行動,持續擦亮“一宴一菜單、一菜一故事”特色餐飲文化品牌,著力打造“15分鐘中醫藥健康圈”。培育康養類培訓機構12家、打造康養品牌14個、年培訓人才3000多人次,舉辦康養專題推介活動13場。
商南縣系統推進非遺資源保護利用與創新開發,策劃推出“商南民歌大家唱”等品牌活動,通過建立非遺資源數據庫、設立非遺傳習基地、開發沉浸式非遺體驗項目,促進非遺與鄉村旅游、文創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文化傳承與旅游消費的雙向賦能。在鄉村旅游重點村,一個個非遺工坊拔地而起,成為展示非遺魅力的重要窗口。色彩斑斕的絨繡凳、精巧細膩的剪紙作品、古樸大氣的石雕工藝品琳瑯滿目。這些承載著地方特色的非遺產品,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觀賞,更成為熱門旅游商品。據統計,非遺工坊已帶動3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指尖上致富”。
為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商南縣在各大景區設立非遺展銷專區,形成“線上+線下”雙輪驅動的銷售格局。商南縣還出版了《商南花燈》《商南民歌》等系列文化書籍5000冊,創新推出“非遺購物節”“非遺研學游”等特色活動,將非遺展演、技藝體驗與旅游觀光相結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帶動餐飲、住宿等關聯產業增收,進一步提升了商南非遺的品牌影響力。目前,申報商南花燈、民歌等非遺項目56項,培養市級傳承人14人、縣級31人,建成非遺傳承教育實踐基地4個、基層培訓點78個,設立非遺工坊18家,集中展銷絨繡、剪紙等非遺產品20多種,舉辦“非遺研學游”等活動11場次,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