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人大常委會建立“四辦責任制”,實施“代表建議雙進站”,采取二次督辦、滿意度測評、通報反饋等措施,全力推動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1.5萬余名農村中小學生用上空調、過風樓丹江大橋建成通車、火車站廣場投入使用等,逐步把“民生愿景”繪成“幸福實景”。
商南縣緊盯時間節點,加快項目推進。對尚未開工的項目,深入分析原因,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推進策略,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確保盡快開工建設。對于進展滯后的項目,成立專門工作組進駐項目現場督促指導,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和問題。牽頭部門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組織相關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重大問題。積極探索建立跟蹤、督促、通報和考核的全流程辦理機制,及時了解掌握辦理進度,著力推動群眾呼聲得以解決,確保件件有答復、事事有回音、個個有質量,讓代表滿意,讓群眾受益。
商南縣育才路提升改造項目是商南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南起長新路林業局門口,西至育才橋頭,道路貫穿居民生活密集區和學生通行核心區,于7月15日開工,8月1日全部建成。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成立項目工作專班,專班工作人員每天深入現場,推動項目高效優質建設。項目完工后,育才路破損路面得到修繕、大雨時路面積水問題有效解決,夜間照明亮度顯著提升,居民日常出行更加安全、舒適、便捷。城區學校“暖心工程”建設項目是商南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于今年6月動工,7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立了科級領導牽頭、包抓干部聯動、學校校長負責的“三級包抓責任制”,夯實規范施工管理,強化質量監督,定期檢查驗收,協調周邊關系,保障施工環境。項目建成后有效解決了城區及街道辦轄區學校的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溫問題,惠及3萬余名師生,成為蘇陜協作“我為群眾辦實事”又一重要舉措。
商南縣構建科學、完善、長效的保障機制,確保民生實事持續釋放惠民效益。制定出臺了《商南縣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監督辦法》,同時修訂了《商南縣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滿意度測評暫行辦法》,構建起“全鏈條監督+閉環式測評”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代表監督反饋機制,鼓勵代表深入基層一線,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和群眾的真實反饋,對于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第一時間交辦給相關部門處理,及時將處理結果反饋給代表,形成完整的監督閉環。在驗收環節,嚴格遵循“誰建設、誰負責,誰主管、誰驗收”的原則,對項目進行全面、細致的驗收,確保每一個項目都能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h政府及相關部門明確項目后續管理責任主體,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項目長期穩定運行。對于公益性項目,如公園、廣場、公廁等,落實專門的維護資金和人員,確保設施完好、正常運行,惠及廣大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