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鞏琳璐)近年來,丹鳳縣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科學布局林下產業,推動林下經濟成為縣域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的新引擎。通過立體種養、龍頭帶動與產業融合,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丹鳳縣系統規劃林藥、林果、林菌、林禽四大主導產業,高標準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5個,輻射帶動面積超8萬畝,立體種養規模持續擴大;通過推廣“果藥套種”“林菌共生”等高效模式,全縣發展薄殼山核桃、花椒等特色林果1.2萬畝,林下套種黃精、懷牛膝等中藥材3.5萬畝,年栽培香菇、木耳等食用菌800萬袋。復合經營模式使畝均綜合收益提升約40%,有效激活了90余萬畝林地的生產潛力。
全縣累計培育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社85家、家庭農場120個,打造“蔡川留留”散養雞、丹鳳鼯鼠等特色品牌5個,建成林產品初級加工中心8個,推動產品由“原字號”向“精品盒”轉變,通過龍頭帶動,產業鏈條不斷向縱深發展;同時,引入省級科研機構建立陜西藥用動物(丹鳳)研究實驗基地,為產業注入科技動能。預計2025年,全縣林下經濟綜合產值將突破3.5億元,帶動從業群眾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
依托優質森林資源和人文底蘊,丹鳳縣積極推進生態價值多元轉化,通過發展“林旅+康養”新業態,重點提升留仙坪、庾嶺等6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康養步道25公里,年接待康養旅游、生態研學游客超15萬人次。推動“林家樂”、林特產品體驗店等配套產業發展,形成“山上種藥、林下養殖、山中康養、山外賣貨”的全產業鏈格局,實現“一片林”的多重增值。
目前,丹鳳縣正持續深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生態資源向經濟效益高效轉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