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近日,財政部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財政政策展望部分,《報告》提出“全力支持穩就業穩外貿”,明確“支持企業穩訂單、轉內銷、拓市場、保運營,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等。
記者注意到,財政對外貿的支持持續發力。從全國數據看,《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出口退稅1.2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退1322億元,有力支持了外貿出口。
各地也在積極行動。比如,天津市財政局今年加大境內外展會政策支持力度,用“真金白銀”為企業出海“撐腰”。包括優化境內外展會政策,提高支持比例和支持限額,利用中央外經貿專項資金對企業赴境內外參展發生的展位費予以支持。單個展位最高支持限額由一般展會1.5萬元、重點展會2.1萬元分別提高到3萬元、4.2萬元,其中由天津市商務局組織參加的境外展會給予100%支持。
“地方財政多措并舉支持外貿將有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助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外貿穩定增長。”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高級投資顧問朱華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再如,今年四川省財政廳會同四川省商務廳正式推出“天府外貿貸”,重點支持有融資需求但抵押不足、貿易風險高、以銷定產的中小微外貿企業獲得低門檻、低成本信貸,包括一般貿易企業、加工貿易企業以及跨境電商企業等。對獲得“天府外貿貸”支持的企業,四川省級財政按照貸款金額年化利率1.5%對實際付息的企業給予貼息。
“在支持外貿發展中,各地財政政策措施展現出顯著的精準性、協同性和可持續性特征,對穩定外貿基本盤、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海關總署11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總值37.3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其中,出口22.12萬億元,同比增長6.2%;進口15.1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告訴記者,今年四季度的穩外貿政策還有可能在以下方面發力,包括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主要是通過大力提振消費、增加有效投資需求等措施,著力擴大內需,幫助出口企業在線上和線下拓展國內銷售渠道;加大對出口企業的定向支持,重點是金融支持,對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保障它們的合理融資需求;同時還會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各地還會增加對企業境外參展辦展的支持,促進跨境電商發展。
朱華雷認為,后續可進一步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持續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等企業的承保支持力度,拓展出口信用保險產業鏈承保,幫助企業降低出口風險。
“地方財政支持外貿發展仍可在精準性、協同性、可持續性上下功夫,既要通過短期政策支持‘輸血’穩定企業預期,更要通過長期機制‘造血’培育核心競爭力。未來,應進一步強化政策創新與國際規則對接,推動外貿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不斷轉型。”宋向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