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喬雪峰)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截至10月1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了37天。這充分彰顯出我國消費市場平穩增長、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也體現了郵政快遞業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和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郵政快遞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郵政快遞業通過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網絡體系,有效打通了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了堅實支撐。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郵政快遞業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繼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更大貢獻。
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擴大農村市場消費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疆喀什,新型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斷健全,冰箱、洗衣機、按摩椅等越來越多地被送往各個鄉鎮;在貴州六盤水,多家快遞資源整合,“源頭直播+物流聯動”機制保障獼猴桃快速送達全國;在云南曲靖,縣鄉村三級物流網不斷織密,實現了從“零散低效”到“集約高效”的城鄉經濟循環變革。郵政快遞業持續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逐漸消弭。
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深化區域協調發展對行業提出新要求。在青海、甘肅等地,新投產的郵件快件處理中心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四川、陜西等地,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市級分撥中心、縣級配送中心、鄉鎮服務站等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快。2025年上半年,我國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收入和業務量同比分別增長13.6%和25.5%,增速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郵政快遞業加強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在重要節點與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銜接水平,促進商品和資源向欠發達地區流動。
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生產要素的高效流通具有關鍵支撐作用。在浙江瑞安,當地聚焦偏遠山區快件派送難題,不斷深化推進“客貨同網、產業融合、數字賦能”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機制,有效打通了城鄉寄遞物流雙向通道。在山東濟南,當地探索智慧物流與供應鏈在工業端的應用,為重卡制造提供產前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使生產與物流快速聯動,全方位滿足客戶對供應鏈服務的需求。通過基礎設施下沉、數據賦能和政策協同,郵政快遞業不僅直接助力釋放消費潛力,更成為打破市場壁壘、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