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0月29日電 (記者 于晶)10月29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獲悉,“十四五”以來,寧夏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四水四定”原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開展先行先試,推動水資源與城市、土地、人口、產業協調發展。通過系統治水、深度節水、生態護水與改革活水,寧夏在用水總量保持穩定的背景下,實現GDP增長36%、糧食生產“二十一連豐”,走出了一條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十四五”以來,寧夏以“四水四定”為統領,全面推進水資源管理改革,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實施全過程管控,推動有限水資源支撐起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在體制機制方面,率先在全國出臺省級“四水四定”實施方案,明確40項指標、80項重點任務和100項重大工程,構建起系統完整的水治理體系。銀川市、寧東基地等7個試點地區先行示范,形成“一地一特色一品牌”,為寧夏乃至西北地區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節水路徑。
在控水節水方面,寧夏印發“十四五”用水權管控指標方案,建立起總量控制、指標到縣、用途明確的配水體系,統籌推進農業、工業、城鎮三大領域節水。與2020年相比,寧夏萬元GDP用水量下降30.8%,高效節水灌溉面積比例提升14.2%,規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7.5%,93%的公共機構建成節水型單位。
在生態護水方面,寧夏持續強化“河長辦+部門”“河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制,推進母親河復蘇與幸福河湖建設。黃河寧夏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Ⅱ類,清水河、沙湖等重點河湖生態水量保障率達100%,典農河、葫蘆河等入選全國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同時,水土保持治理成效顯著,完成黃河流域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水土保持率提升至77.7%,綠水青山正逐步轉化為金山銀山。
在改革創新方面,寧夏大力推進用水權改革,打通區域、行業、用戶間的水權交易通道。截至目前,累計完成用水權交易553筆,交易水量3.34億立方米,交易金額達6.14億元。其中,與四川達成全國首單跨省水權交易,支持寧東基地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利通區“合同節水+水權交易”模式被評為全國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實現政府、企業、農戶多方共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