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0月29日電 (陳宛婷)以“‘碳’本溯源·綠動未來”為主題的中新可持續發展合作交流會暨濟南城市推介會29日在濟南召開。來自中國、新加坡的政府代表、企業家及專家學者齊聚泉城,圍繞綠色轉型、產業合作與城市發展展開深度對話。
10月29日,中新可持續發展合作交流會暨濟南城市推介會在山東濟南召開。主辦方供圖“‘十四五’以來,濟南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均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1.64萬元(人民幣,下同)提升至2024年的2萬元,初步達到現代化國家標準?!鄙綎|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劉強在致辭中全面介紹濟南“十四五”時期發展成就。
作為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濟南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超過12%;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升5.4個百分點。
中新可持續發展合作交流會暨濟南城市推介會是第四屆儒商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主辦方供圖恰逢中新建交35周年,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在致辭中表示,新加坡始終將山東視為重要合作伙伴,此次交流會為雙方企業深化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搭建了關鍵平臺。
“外企投資不僅是‘一次性投入’,更需要穩定、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标惡HJ為,濟南設立的山東新加坡企業服務中心為新加坡企業落地提供了精準支持,未來,雙方可依托該類平臺,推動經貿往來與產業合作持續升級。
近年來,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成為中新合作的重要載體。“起步區四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2024年達527.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3%。”濟南市委常委、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黨工委副書記孫斌介紹說,起步區正與新加坡攜手打造66平方公里的未來產業城,聚焦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方向,目前已推進27個合作項目。
受邀參會的盛裕集團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董事喬全生表示,中國是全球綠色轉型的重要實踐場,新加坡擁有“花園城市”到“自然之城”的成熟經驗。他提出,未來,雙方可圍繞“以人為本的綠色城市”“能源轉型驅動經濟增長”“AI賦能城市韌性發展”三大趨勢,在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雙碳認證體系建設等領域展開合作。
推介會現場,《中新綠色產業投資合作年度報告(2025)》正式發布。山東省政府經濟咨詢顧問李奕賢在解讀報告內容時系統梳理了兩國在綠色領域的合作機遇與實踐經驗。據了解,2024年,山東與新加坡貿易額達739億元,同比增長28%,新加坡企業在魯累計投資項目超2000個,雙方經濟契合度與互補性持續提升。
劉強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濟南將依托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貿試驗區等平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新加坡企業提供更多投資場景。同時,鼓勵濟南企業借力新加坡輻射東南亞市場,在中新建交35周年的新起點上,推動“獅城”與“泉城”合作“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新可持續發展合作交流會暨濟南城市推介會是第四屆儒商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旨在深化中新合作、推動綠色發展。第四屆儒商大會于10月29日至31日在山東濟南舉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