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表示,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黨的二十大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十五五”時期是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系統謀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是實現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分階段有步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是有效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新變化、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需要,是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要求、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意義重大。
“十五五”具有承前啟后重要地位
江金權介紹,《建議》共有15個部分、61條,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總論,主要闡述“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第二板塊為分論,分領域部署了“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第三板塊主要部署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等任務。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表示,《建議》指出,大國關系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十五五”時期,既要乘勢而上,又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把各方面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韓文秀表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從現在起到2035年,只有10年時間,前5年發展好了才能爭取更大主動,我們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時代緊迫感和歷史使命感,科學謀劃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緊緊抓住時間窗口,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韓文秀表示,要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努力從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邁進;要著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培育新動能,壯大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要著力促進供需兩側結構全面優化升級,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促進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要著力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滿足民生需求中拓展發展空間;要著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強國,建設美麗中國;要著力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
韓文秀表示,面對人民群眾期盼,面對國際風云變幻,關鍵是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在新時代新征程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表示,《建議》明確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戰略任務的第一條,對此可以從四方面來把握。一是固本升級,優化提升傳統產業。二是創新育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三是擴容提質,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四是強基增效,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在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方面,一是拓展增量。《建議》提出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商品消費擴容升級;保持投資合理增長,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這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向上向好。二是提升效益。《建議》提出優化政府投資結構,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加強政府投資全過程管理等舉措,將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撬動作用,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三是暢通循環。《建議》提出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范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等舉措,將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種市場障礙,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方面,一是注重優化布局,二是注重新型城鎮化,三是注重陸海統籌。
《建議》立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對衛生健康和人口方面作出進一步謀劃和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表示,在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方面,重點部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二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三是為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和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重點部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二是推動老有所養,三是推動老有所為。
用足用好我國經濟發展優勢
科技部黨組書記、部長陰和俊表示,《建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十五五”時期,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三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四是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經過未來5年的奮斗,中國科技實力又將邁上一個大臺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更大成效。
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表示,關于“十五五”時期開放工作,《建議》從四方面作了重要部署。一是積極擴大自主開放。圍繞擴大經貿“朋友圈”,加快推進區域和雙邊貿易投資協定進程,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聚焦打造開放高地,搞好各類開放試點試驗。二是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建議》對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都有部署。同時,推動進出口平衡發展,加大力度擴大進口。三是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擦亮“投資中國”品牌,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落實好“準入又準營”。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四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共建國家戰略對接,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深化貿易、投資、產業、人文務實合作,拓展綠色、數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
《建議》提出,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鄭柵潔表示,“十五五”時期,將從三方面持續發力,強化綜合統籌和綜合平衡,確保宏觀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第一,用足用好我國經濟的發展優勢,積極拓展宏觀政策空間,增強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流量要素之間的高效協同,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效益,有力有效應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第二,加強工作統籌,規范政府行為,防范不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靈活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及時出手,堅決遏制低價惡性競爭、企業賬款嚴重拖欠等行為,確保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創新政策工具,打好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組合拳”。創新方式方法,做好與微觀主體和社會公眾的溝通交流。第三,進一步扎實開展增量政策的一致性評估,強化經濟政策、非經濟性政策的協同,增強非經濟領域政策一致性。同時,把存量政策一并納入評估,定期選擇部分領域的存量政策開展評估,對于和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的政策措施,按照程序及時調整、暫停執行、撤銷或廢止,從整體上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