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周丹 韓雪
今年以來,柞水縣始終錨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立足秦嶺生態自然稟賦,以康養旅游業為核心抓手,精心打造牛背梁、柞水溶洞、終南山寨等七大特色景區,構建起“康養+避暑+研學+度假”多元功能體系,走出一條具有柞水特色的康養旅游發展路徑,一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此間徐徐鋪展。
文旅融合激活假日經濟
隨著“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文旅消費新潮流,秦嶺南麓的柞水縣提前布局“雙節”消費旺季。國慶前夕,終南山寨成功承辦2025年全國“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文化活動,相關盛況亮相中央電視臺13頻道新聞直播間,為“雙節”文旅市場預熱造勢。尋仙巡游、篝火晚會、拋繡球招親等深度融合地方民俗的體驗項目,讓鄉村游熱度持續攀升。
同期,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推出“一張門票游全年”優惠活動,同步舉辦中秋歡樂嘉年華、后羿射日互動游戲,吸引游客深度參與;柞水溶洞景區巧用聲光電技術,與億萬年鐘乳石奇觀碰撞出“地心探秘”的夢幻體驗,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地球脈動;孝義文化體驗園內,飛躍大秦嶺、投壺競技、古箏彈奏等活動,推動游客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豐富的體驗項目不僅帶動80多戶經營主體融入產業鏈,更助推景區接待量再創新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柞水縣旅游接待人數、綜合收入均穩居全市首位。“為了給“雙節”游客帶來更好體驗,我們升級園內設施、開發互動游戲,稅務部門還主動送來‘康養+旅游’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合規經營風險提示,讓我們經營更有底氣。”牛背梁孝義廳文化體驗園負責人淡瑞說道。
延鏈補鏈點燃鄉村活力
依托秦嶺青山秀水的生態優勢,柞水縣近年涌現出一批以木耳宴、生態康養為特色的精品民宿與農家小院,成為盤活鄉村資源、帶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國慶前夕,商洛市推出4條秋季主題精品旅游線路,串聯秦嶺博物館、金絲峽、牛背梁、終南山寨等核心景區,直接拉動酒店、餐飲等行業消費——高品質酒店入住率逼近90%,部分特色民宿更是一房難求。但與此同時,不少民宿、農家樂經營者面臨“想跟進需求怕不規范、想提升品質又困于瑣事”的困境。
針對這一痛點,柞水縣稅務部門推動服務“下沉靠前”:在重點景區及民宿集群周邊設立稅費服務驛站,選派稅務骨干每周五駐點服務,通過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面對面”解讀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及農產品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切實降低經營者辦稅成本。同時,積極引導民宿與周邊農戶、合作社建立穩定合作,構建“民宿引流—在地消費—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加速形成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生態圈。
“我們正持續豐富業態,推出木耳藥膳、林下采摘、溫泉療愈等養生套餐。此外,在景點、民宿設置農特產品直銷店,打通‘種植觀光—加工體驗—文化消費’產業鏈,讓旅游流量真正轉化為經濟增量。”陽坡院子民宿負責人趙峰介紹。
全域旅游釋放持久動能
受“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條件限制,柞水縣旅游業長期以自然風光為核心,且主打“避暑”標簽,導致淡旺季差異顯著——每年冬季,牛背梁、秦楚古道等主要景點閉園,漂流、觀光等項目停擺,行業收入大幅下滑。
為打破這一局面,柞水縣探索“特色活動+政策賦能”雙輪驅動策略,依托生態農業與自然風光,培育觀光采摘、研學旅游、民宿度假、溫泉療養、冰雪旅游等新業態,構建全域全年多元立體旅游模式。今年以來,柞水先后舉辦2025年環秦嶺第九屆自行車聯賽、“跟著賽事游柞水”企業家健康跑、“康養柞水中國行”大型文旅推介等活動,柞水縣稅務部門同步創新服務形式,設立稅費宣傳流動攤點,在賽場開展志愿服務與政策宣講。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稅務部門也將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分析旅游消費趨勢、行業發展方向及大眾偏好,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助力產業合理布局。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用足用好稅費政策工具,優化稅費服務,全力護航柞水文旅產業從‘假日經濟’向‘日常經濟’跨越,為秦嶺南麓康養振興注入更持久的動能。”國家稅務總局柞水縣稅務局主要負責人楊曉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