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南 璽 通訊員 彭小燕
守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近年來,柞水縣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優勢,以指導創建“紅領巾法學院”為抓手,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匯聚社會合力,積極開展幫扶教育和普法宣傳工作,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體系。
柞水縣人民法院始終秉持和諧、柔性、修復性的審判理念,不斷強化審判職能作用。一方面,組建專業的未成年人審判團隊,開通“綠色訴訟通道”,對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簡化辦理程序,并依據實際情況為當事人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費用,切實減輕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訴訟負擔。另一方面,在提升案件辦理效率的同時,優先采用調解方式妥善化解糾紛,全力避免矛盾升級。
法院嚴格遵循“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創新運用一系列契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審判制度,包括寓教于審、圓桌審判、社會調查、犯罪記錄封存、心理疏導、合適成年人到場、回訪幫教等,以溫情與專業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近五年來,該院共審結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1件,涉及19人,均依法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最大限度降低犯罪記錄對未成年人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
在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過程中,柞水縣人民法院積極構建多方聯動機制。為轄區內各中小學精心選配13名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同時配備1名專業心理疏導師協助法官守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通過多方協作,持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治教育機制。此外,法院還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對生活確有困難的未成年人家庭,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傳遞司法溫暖。
2025年開學季,柞水縣人民法院積極開展普法系列活動,為學生們系好“法治紐扣”。鳳鎮法庭、紅巖寺法庭、下梁法庭、曹坪法庭等法庭干警主動聯合轄區學校,先后組織“紅領巾法學院”“法院開放日”“送法進校園”等活動16場次。聚焦校園暴力防治、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詐騙防范等熱點司法問題,創新形成職能互補、協同發力的校園法治教育新模式,讓法治意識深入每一位學生內心。
活動期間,法院開展“法院開放日”主題活動,特別邀請城區一中師生走進法院。在立案大廳(訴訟服務中心),干警帶領師生參觀了自助立案終端、訴訟服務窗口等區域,現場演示自助立案、案件查詢等操作流程,介紹法院為群眾提供的“一站式”訴訟服務。在刑事審判庭,師生了解了科技法庭建設以及各審判區域的功能作用,并參觀羈押室,感受法律的莊嚴與神圣。在執行指揮中心,法官蘭國華結合典型案例,向學生們講解誠實守信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失信被執行人可能面臨的各種懲戒措施。同學們從課堂走進法庭,從書本走向實踐,真正實現了法治教育的“零距離”。
在未成年人眼中,法官不僅是裁判者,更是值得信賴的守護者。下梁法庭庭長汪波在審理一起因父母激烈沖突導致12歲少年產生厭學、自閉情緒的撫養權案件時,敏銳察覺到孩子內心的恐懼。心理咨詢師通過沙盤呈現了孩子心中“破碎的家園”意象,深深觸動了只顧爭奪撫養權的父母。下梁法庭隨即組織“親子修復工作坊”,引導父母學習非暴力溝通技巧,并安排定期心理回訪。這種“心理干預+家庭教育指導”的模式,有效阻斷了家庭矛盾代際傳遞的風險,為“孝義文化”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奠定了堅實基礎。
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柞水縣人民法院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未成年人審判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以扎實行動為萬千孩子托起穩穩的幸福,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