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縣,柞水縣將木耳產業確定為首位產業。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點贊“小木耳、大產業”。近年來,陜西中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縣域科技型鏈主企業,積極發揮核心樞紐作用,高效協同產學研及上下游資源,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加速構建以“小木耳、大產業”為特色的百億級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為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注入強勁動能。
一、案例背景
中博農業位于商洛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柞水核心區,是一家專注于食用菌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2017年創立以來,以“綠色食品+大健康”為戰略導向,堅持創新驅動,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致力于打造覆蓋科研、育種、生產、精深加工及銷售的全鏈條現代化木耳產業體系,發展成為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現代化木耳全產業鏈鏈主企業和領軍企業,通過構建“研發—轉化—應用”一體化創新鏈,成功將傳統木耳種植升級為技術密集型產業集群,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協同提升。
二、具體做法
(一)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主導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與吉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黑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等高校、機構形成穩定戰略合作關系。組建由資深專家、技術總監及科研骨干構成的研發團隊,為木耳菌種選育、標準化栽培、病蟲害防控等核心環節提供技術支持與品質保障,顯著提升產業科技含量與產出穩定性。
(二)打造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模式。采用“園區+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整合各方資源,為基地和農業合作社提供優質菌種、菌袋與專業技術服務,由基地和農業合作社組織生產,貧困戶參與種植。運用自主研發的種植技術指導貧困戶科學種植,確保產品質量,形成從菌種培育到產品產出的完整產業閉環,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三)科技賦能提升產品附加值。依托強大的科研力量,設立專業食用菌研發中心,組建高水平科研技術團隊。基于豐富的菌種資源庫、前沿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布局木耳精深加工產業。通過應用先進生物提取技術與現代釀造工藝,成功開發木耳固體飲料、木耳精釀啤酒等系列產品,顯著提升產品附加值。
(四)數字賦能智慧生產。全面推行“吊袋栽培+智慧大棚”模式,通過應用物聯網、傳感器及設施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系統,實時監測并智能調控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關鍵環境參數,為木耳生長創造最優條件,實現精準化、標準化生產管理,大幅提升產量、品質與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深度應用電商大數據分析、直播營銷系統等數字化工具,精準觸達目標市場,線上銷售占比持續上升。
三、主要成效
(一)產業規模跨越式發展。累計投資5.5億元,相繼在柞水縣下梁鎮金盆村、鳳凰鎮金鳳村、小嶺鎮金米村、杏坪鎮肖臺村、曹坪鎮窯鎮社區建成5個年產2000萬袋木耳菌包基地,在科技賦能持續優化菌包生產工藝基礎上,規劃建設全省規模領先的木耳菌種研發與精深加工生產基地,預計年產值8000萬元。
(二)社會帶動作用突出。通過就業吸納、訂單種植、技能培訓、收益分紅等多元化方式,有效鏈接全縣60%的脫貧戶融入木耳產業鏈。智慧種植技術的廣泛應用保障木耳高產穩產,顯著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有力助推鄉村振興。柞水木耳產業知名度與影響力因科技創新大幅提升,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三)品牌效應日益顯現。在科技創新支撐下,通過一體化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柞水木耳成為陜西首個納入“國家品牌計劃”的特色產品,入選全國首批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全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和全國綠色農業十佳蔬菜地標品牌,成功注冊歐盟商標,品牌價值突破50億元,位居全國木耳行列第一,為特色農業強市建設提供堅實的品牌支撐。
專家點評
陳凱華(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陜西中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精準對接柞水資源和市場需求,依托鏈主企業集聚科研、數字化要素,高效推動木耳全產業鏈轉型升級。通過智能種植和精深加工,巧妙破解附加值低與傳統模式瓶頸,顯著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示范意義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