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 題:經濟運行態勢怎么看?如何推進“雙碳”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解讀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張曉潔
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態勢怎么看?如何推進“雙碳”工作?圍繞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10月3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進行分析和解讀。
經濟運行頂住壓力、穩中有進
李超表示,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頂住壓力、穩中有進。總體來看,有五方面特點。
一是運行穩。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前列。
二是動能足。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7%、9.6%;集成電路制造業、智能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4%、12.2%。
三是質效升。治理無序競爭成效逐步顯現,重點產品價格、企業效益等指標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鋰等產品價格明顯回升。
四是韌性足。面對外部環境劇烈變化,前三季度我國貨物出口仍保持7.1%的增速,其中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分別達11.9%、9.6%。
五是潛能大。在消費方面,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2%,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長17.8%。在產業結構方面,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強勁。
李超表示,一些國際經濟組織紛紛調高對我國經濟增速的預期,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10月最新預測都將我國2025年經濟增速較4月預測大幅調高0.8個百分點。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常態化政策預研儲備并視情及時出臺實施。隨著各項政策效應持續落地見效,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李超說。
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全部投放完畢
李超表示,近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有關方面,組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
據介紹,截至目前,5000億元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共支持2300多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萬億元,重點投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基礎設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等城市更新領域。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對經濟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時還支持了一批符合條件的重要行業、重點領域民間投資項目。”李超說,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督促各地方和有關中央企業推動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構建“雙碳”制度體系“四梁八柱”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李超說,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構建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雙碳”制度體系“四梁八柱”。
為更好發揮投資對節能降碳工作的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中央資金的導向性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發布《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要求一體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地方,從三個層次推動落實。”李超說,在行業層面,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因業施策,重點圍繞建立健全節能降碳、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等相關領域規劃、政策、標準體系,將全局目標細化分解至各地區和重點行業領域,推動有關方面針對性加強項目儲備、建設并實施監管。在地方層面,推動各級地方政府,發揮財稅、金融、產業、科技等各類政策疊加效應,更加注重通過項目實施解決制約本地區降碳目標實現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在項目層面,指導督促有關項目實施主體,通過項目建設,推動形成務實管用的節能降碳技術流程和管理規范,為相關標準制定修訂提供實踐支撐。
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相關工作
李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綱要草案》編制相關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嚴格對標對表《建議》精神,起草形成“十五五”規劃《綱要草案》。科學測算主要指標,論證提出一批可操作、能落地的重大任務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將《建議》提出的方向性要求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舉措,按程序提請黨中央、國務院審議后,提交明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
二是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10月31日上午9點,國家發展改革委門戶網站、新媒體平臺和中國政府網等網絡平臺已在醒目位置開設專欄或設置鏈接窗口,廣泛征集對關系國計民生的20多個重點領域的發展建議,截止時間是11月14日20點,為期兩周。
三是健全統一規劃體系。組織有關部門編制一批國家級專項規劃,落實落細《綱要》對相關領域的部署要求。一以貫之抓好區域發展戰略落實,研究編制“十五五”區域戰略實施方案。做好省級規劃與國家規劃的銜接。通過加強規劃銜接落實,形成規劃和政策合力,將《建議》有關部署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