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0月31日電 (劉碧波)國家稅務總局海南省稅務局31日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涉稅專業服務規定》(簡稱《規定》)將于11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個規范涉稅專業服務行為的地方性法規,將為海南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支撐。
隨著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臨近,特殊稅收制度對涉稅專業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據悉,《規定》在基本框架制度方面,借鑒資產評估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精神,明確服務范圍——在自貿港接受委托提供涉稅服務的均適用本法規,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涵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專業或代理報關企業等。服務內容包含納稅申報代辦、一般稅務咨詢等七類,其中專業稅務顧問、稅務合規計劃、涉稅鑒證、納稅情況審查屬于特定涉稅專業服務。
為對接國際通行規則,《規定》明確開展跨境人員涉稅服務、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涉稅服務等自貿港特色業務,允許境外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和人員按國家及自貿港規定參與本地服務,鼓勵行業協會搭建國際化、數字化平臺,推動服務銜接國際規則、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這一安排精準解決了海南自貿港國際涉稅人才短缺的痛點。”中稅融德稅務師事務所(海南)有限公司所長邵曉琳表示,此前境外涉稅人才因執業資格、流程不明確難以參與本地服務,《規定》開放境外人員參加稅務師考試、支持境外機構合作,將幫助本土事務所快速補強國際業務團隊,更好服務“走出去”“引進來”企業的跨境稅務需求。
在服務保障上,《規定》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借鑒國外制度經驗,建立涉稅專業服務信任制度,稅務機關對機構和人員出具的業務報告、專業意見等予以必要誠信認可與專業信賴。
東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大企業稅收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晶說,封關后海南“零關稅”商品管理將從正面清單轉向負面清單,加工增值免關稅、“雙15%所得稅”等政策的落地需要專業涉稅服務銜接,《規定》通過規范機構和人員行為,既能協助稅務部門實現稅收“應收盡收”,也能幫助市場主體精準把握優惠政策,真正實現“應享盡享”,為貿易投資自由便利掃清稅務服務層面的障礙。
李晶還認為,《規定》填補了我國地方層面涉稅服務專項立法的空白,為后續國家層面立法積累了“海南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