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寇佳麗
今年下半年以來,政策持續加碼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家層面,10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適度超前布局低空數據基礎設施”。
在地方層面,山東省、廣東省、貴州省、云南省等多地均圍繞低空基礎設施推出了新的政策舉措,旨在進一步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空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存在的基礎,為低空經濟的穩定運行與蓬勃發展提供著關鍵支撐。當前,我國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迅速,中央和地方共同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經濟增長空間的務實舉措,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多點發力協同推進建設
粵開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低空基礎設施主要分成物理基礎設施(硬基建)和信息基礎設施(軟基建)兩類。“硬基建”主要包括通用機場、起降場(點)等起降設施;“軟基建”主要包括低空空域管理平臺、低空飛行服務平臺、通信、導航、監視、氣象、地圖等。
從生產實踐看,當前,國內各地在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多點發力,整體上有以下三種模式:有的地方重點關注“軟基建”,以通信、監視等為抓手推動建設取得新進展;有的地方重點關注“硬基建”,規劃、新建不同種類的起降設施;有的地方則兼顧“硬基建”和“軟基建”。
未來低空經濟創新中心理事長羅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硬基建”解決的是低空飛行器飛得起、落得下的問題,“軟基建”解決的是飛行安全等問題。多點發力、協同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進一步夯實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拓展的基礎,從而更好地構建低空經濟產業生態。
此外,一些地方還支持將低空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當地重大項目清單。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一旦納入重大項目清單,低空基礎設施項目將在用能、用地上獲得更多保障,也有望在更大程度上獲得財政資金的支持。
構建多元參與融資體系
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當前,在全國范圍內,支持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加大相關投資規模已成為各方共識。
推進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資金籌措渠道至關重要。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關村發展集團資深專家董曉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空基礎設施項目具有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技術門檻高的特點,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各方需協同合作,在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參與”融資體系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國債、專項債、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基金等工具,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低空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與運營。
社會資本是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其在低空基礎設施領域大有可為。“社會資本具備諸多特點,比如投資靈活性強、決策效率高、對技術創新有天然偏好、風險評估與管控機制更健全、市場化運營能力較強等。”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青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結合上述特點來看,能源補給網絡、起降場及配套服務、低空通信網絡等低空基礎設施的細分領域更適合社會資本的深度參與。其中,社會資本在投資起降場的過程中,還可同步開展廣告運營、數據服務等增值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