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7日電 (錢晨菲 吳怡欣)10月27日,浙江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在該省地區生產總值從2020年6.46萬億元增加到2024年9.01萬億元的同時,群眾安全感連續五年居全國前三,持續走出經濟上行和各類案事件下行的雙曲線。
這份讓群眾安心的平安答卷,離不開該省數字化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
浙江是最早部署大平安建設的省份。“十四五”是平安浙江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的關鍵五年,經過該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較好實現了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協同、平安幸福與民生改善共進,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新聞發布會現場。戴凱霖 攝浙江省委政法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張建明介紹,浙江作為全國數字經濟和法治建設的“雙高地”,全省政法系統從群眾的“小事”“急事”“煩心事”出發,以數字法治改革為引擎,將法治建設成果轉化為可感知的民生溫度與服務效率,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國有影響力、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改革成果,讓法治紅利真正浸潤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訴訟服務方面,浙江完善“掌上訴訟”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應用中,從寫訴狀到提交材料、從繳費到聯系法官都可在線解決。
數字化不僅助力訴訟流程優化,更將司法服務延伸至基層末梢。近2萬個“共享法庭”服務點位正悄然改變著基層法律服務的供給方式。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陳志君介紹,近幾年來,“共享法庭”作為數字化平臺,不斷迭代升級,目前已具備調解指導、網上立案、在線訴訟、普法宣傳、基層治理五大功能,為民眾提供“家門口”的便捷法律服務。
在公安政務服務領域,數字化賦能的成效同樣顯著。浙江省公安機關依托“浙警在線”應用,實現了189個事項“一網通辦”,“一網通辦”率達85.04%,居全國前列。浙江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金捷說:“我們還迭代了‘浙里快處’平臺,民眾日常遇到小刮小蹭的交通事故,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快處快賠,滿意率達99.95%。”
與此同時,數字化治理同樣深度融入執法監督環節。浙江省司法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勞泓介紹:“我們建成全省統一的行政執法監督平臺,貫通基層智治、民呼我為等系統,整合、融合條線處罰辦案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行政執法一張網’。目前,該應用已經覆蓋所有的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人員和行政執法活動。”
面對技術發展衍生而來的網絡空間治理挑戰,數字化手段也展現出強大效能。浙江省檢察院把握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趨勢,運用區塊鏈、可信時間戳等技術,有效提升了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收集、取證固證能力。
“我們還聚焦網絡餐飲、直播帶貨等重點領域,構建了數字監督模型,以智能化精準推進專項公益訴訟,不斷提升涉網檢察公益訴訟的‘高技術’含量。”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胡東林補充道。
從“掌上訴訟”到“共享法庭”,從“一網通辦”到“執法一張網”,浙江用數字技術編織出一張覆蓋全省的“平安網”。張建明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科學謀劃和制定平安浙江建設‘十五五’規劃,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