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袤的縣域市場,正成為汽車服務行業競速的新賽道。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羅蘭貝格最新白皮書明確:2025年縣城及以下市場洗車美容門店將迎來翻倍增長。當汽車后市場規模沖刺2萬億元、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50%,下沉市場不再是邊緣戰場,而是決定行業格局的增量池。
在這輪洗牌與重構中,早已布下重兵的獨立汽后龍頭途虎養車(下稱“途虎”)顯得成竹在胸。憑借多年錘煉的標準化服務、密集的線下網絡和前瞻性的新能源布局,途虎構建的“體系力”正從行業標桿,進階為中國連鎖養車應對市場裂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
下沉市場為啥“熱得發燙”?需求、趨勢都在“推波助瀾”
縣城養車賽道的火,從來不是一陣風,而是需求、行業、政策擰成的合力。
先看需求端的硬支撐:車子多了,好車也多了。截至2024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53億輛,三四線及縣域市場貢獻了近60%的增量;更關鍵的是,縣域汽車平均車齡突破5年,新能源車保有量年增120%,“洗車、美容、基礎維保”的剛性需求集中爆發。有從業者表示:“以前縣城車主只洗不護,現在貼車衣、做內飾清潔的越來越多,新能源車車主還會問‘電池還能跑多久’。”
再看行業端的倒逼:小門店扛不住了,連鎖品牌才有機會。F6大數據研究院的數據很直白:2024年54%的單體汽修店進店臺次負增長,13%的門店降幅超25%;反觀連鎖企業,靠集采優勢、標準化服務,在配件正品率、價格透明度上降維打擊。“縣城夫妻店連輪胎真假都難辨,更別說修新能源車三電系統了。”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一句話點透:下沉市場的“服務缺口”,就是連鎖品牌的“黃金窗口”。
還有政策與趨勢的加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把“下沉化”列為后市場四大主線之一,各地也在推汽車后服務規范化;更關鍵的是新能源車“脫保潮”——2025年底超300萬輛新能源車出質保期,縣城市場的“三電維修、電池檢測”需求要井噴。此時的縣城賽道,早已不是“藍海”,而是“必爭之地”,但能吃下這塊蛋糕的,得有“真本事”。
汽后頭部途虎的“護城河”:不是靠開店多,而是體系扎得深
在下沉市場的競爭里,途虎作為汽后頭部企業能“先發制人”,靠的不是廣撒網式開店,而是多年攢下的“體系力”——這既是抵御風險的“盾”,也是承接機遇的“矛”。
首先是完善的服務網,卻不盲目擴張。截至2025年6月,途虎有7205家工場店,其中7045家是加盟店,覆蓋320個地級市、1855個縣,除港澳臺外省級行政區全覆蓋。更關鍵的是“精準度”:對乘用車保有量2萬以上的縣域,覆蓋率達70%,相當于縣城車主出門15公里內,大概率能找到一家途虎店。“我們不是啥地方都開,會先算當地汽車保有量、新能源車占比,確保開一家活一家。”途虎相關負責人的話,道破了“規模≠盲目”。
其次是摳細節的標準化,解決車主怕被坑的痛點。從“貨”來看,輪胎、機油等核心品類全是品牌直供,和米其林、馬牌簽直采協議,配件可追溯,杜絕以次充好;從服務來看,“途虎八步”流程細到“拆輪胎擰多少圈螺絲”“施工后擦幾遍車身”,車主還能通過APP遠程看施工,“像盯外賣騎手位置一樣安心”。更貼心的是AI匹配:輸入車型,自動出保養方案,避免過度推銷。
最后是硬核的人才與技術,讓縣城服務不縮水。途虎和135所院校建產教融合基地,每年培養超1200名新能源技師,目前4000多名技師接受過新能源車培訓,1000多人有低壓電工認證——這意味著,縣城門店也能派出懂三電維修的技師。更厲害的是,途虎還參與了5項新能源汽車維修的國家級標準制定,比如《動力蓄電池維修竣工出廠技術條件》,成了行業技術標桿。
落地下沉:不是降維打擊,而是接地氣適配
有了體系力,更要會落地——途虎的聰明之處,在于不搞大城市模板照搬,而是針對縣城特點精準調整,讓標準化服務扎進縣域土壤。
第一步是降低門檻,讓加盟商愿意來、留得住。途虎推出“十億補貼,萬店同行”計劃,直接補加盟費、管理費、房租;針對青年創業者,還聯合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給資金、技術指導、運營支持。更貼心的是差異化政策:在縣城開加盟店,補貼比例比地級市高15%,“口碑好店”再開新店還能免加盟費。
第二步是適配需求,讓縣城車主愿意來、信得過。針對“洗車美容需求旺”,途虎2024年把具備輕美容能力的門店擴到5700家,推出的窗膜、隱形車衣,價格比縣城夫妻店低20%,還敢承諾“三年質保”;2024年單日輕美容訂單峰值近12萬單,是2023年的1.9倍。針對新能源車“脫保潮”,途虎推“電池包開箱維修”,換單個模組成本大幅降低,還上線“線上云檢”,車主在家就能查電池健康度。
第三步是數字化賦能,讓縣城門店“跟得上大城市效率”。途虎開發的智能報價系統,自動算維修費用,避免漫天要價;“新店提升計劃”給流量扶持、數字化營銷,幫縣城門店快速破圈。有途虎加盟店表示,以前夫妻店靠熟客,下雨天人就少;現在APP上有訂單提醒,下雨天也能忙起來,上個月線上訂單占了一半。”數字化不僅降成本,還讓小縣城的門店有了“大平臺的底氣”。
行業觀察:途虎的“新范式”,給行業指了條什么路?
當獨立汽后“一哥”途虎在縣城市場“攻城略地”,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一家企業的增長——它給中國連鎖養車行業趟出了一條“新范式”:以體系力為基,以下沉市場為增量,以生態共贏為目標。
這條“新范式”,首先破了“下沉市場不賺錢”的誤區。2025年上半年,途虎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14.6%,證明“下沉+連鎖”不是賠本賺吆喝,而是能做規模、能賺利潤的好生意。
其次,它給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標準化模板”。很多連鎖企業只做到招牌統一,沒做到服務統一;而途虎的“供應鏈+服務+人才+數字化”全鏈條標準化,讓“無論在北上廣還是小縣城,都能享到一樣的服務”成為可能——這才是連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