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梁鑫 辛恒衛
栗園郁郁蔥蔥,果蔬青翠欲滴,蜂箱擺放整齊……10月10日,走進大山深處的鎮安縣木王鎮栗扎坪村村民艾賢娥家,房前屋后果樹錯落有致,各式各樣的綠植盆栽擺放得整整齊齊。最引人注目的是庭院空閑處擺放的蜂箱,不時有蜜蜂飛進飛出,讓安靜的農家小院變得靈動且富有詩意。
“可別小看這巴掌大的一塊地,能產生不錯的經濟效益。院里一共擺放了30個蜂箱,每年能產300多斤蜂蜜,帶來1.5萬元的收入。”艾賢娥說,她從去年初開始,還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方種上了瓜果蔬菜,養殖了一些家禽,搭起了微型菌棚。
庭院里還能搭建菌棚?跟隨艾賢娥來到后院,一座小食用菌棚里,顏色金黃的金耳整齊地簇生在菌棒上,像一朵朵金燦燦的花。
“這地方以前堆放著廢棄的磚瓦,占地方又不好看。”艾賢娥說,把這里清理之后,搭建小菌棚,種上瓜果蔬菜,不僅滿足了自家日常生活所需,一年還能額外增加一些收入。
瓜果飄香的菜園、家禽滿園的養殖場、芳香撲鼻的小花園……在木王鎮比比皆是。各家各戶高效利用房前屋后土地,一個個庭院變成了一處處美麗風景。
“全鎮立足庭院,帶動群眾拆除自家殘垣斷壁,清理草堆、柴堆、糞堆,有效利用廢棄空間,發展庭院經濟,在提升鄉村顏值的同時,也帶動農戶增收。”木王鎮黨委書記朱棟說。
自2024年以來,木王鎮深入探索“庭院經濟+人居環境提升”發展模式,按照“一個圈舍、一座菌棚、一塊菜園、一箱土蜂”的“四個一”工作思路,引導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地”,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生態庭院經濟,激發出農村經濟新活力,實現了農村增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農家庭院發展特色產業不僅操作性強、效益高、見效快,還節約了成本,保護了生態。”朱棟說。
如今,鎮安縣木王鎮已形成“小藥圃”“小菌棚”“小果園”“小農莊”等集中發展的特色庭院產業,全鎮612戶發展庭院經濟,累計收入達12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