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郭乾琪)近年來,商州區堅持以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增強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目標,通過強化黨建引領、整合市區資源、推動多元共治,系統推進“三無”小區規范化改造和長效治理,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改組織架構,實現從“粗放管”到“規范管”。針對“三無”小區隸屬不清、權責不明等問題,商州出臺《關于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的實施方案》,建立社區大黨委和小區黨支部,推選退休干部任黨支部書記,強化組織核心。構建“社區—小區—樓棟—中心戶”四級網格體系,實現編碼到戶、管理到人。整合業主組織、志愿隊伍和熱心群眾等多方力量,組建黨員服務隊,建設黨群服務站、議事室等陣地,推動民主協商、共建共治。
改運行機制,實現從“無序化”到“長效治”。探索“445”工作制度,即“四單”模式、“四心”工作法和“五民”議事制度,累計解決民事訴求215件。搭建“家門口協商”平臺,完善“雙報到”和考核機制。推行“公益+微利”物業模式,按最低標準收費并定期公示,收益全部用于小區治理。健全樓棟長考核制度,制定業主公約、物業管理制度等,設立“清潔日”“議事日”及“善行義舉榜”,提升管理規范化水平。
改服務模式,實現從“零服務”到“優服務”。引入智能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接入智慧物業平臺,通過電話、APP等多渠道受理報修,實現快速上門服務;改造過程中新增車位、車棚和充電樁,緩解停車充電難題。發揮黨員樓棟長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等作用,對特殊人群提供“一對一”幫扶和代辦服務,建立黨員結對互助機制,營造鄰里互助氛圍。區財政部門每年保障黨支部工作經費,實施黨支部書記年度考核和優秀津貼制度,激勵黨建引領治理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