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專訪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楊揚:體育激勵難民逆境中追夢
作者 趙婧姝
2016年,中國首枚冬奧會金牌獲得者、時任國際奧委會委員楊揚參與了組建奧運會首個難民代表團的前期討論與決策投票,這是她深入接觸難民群體的開端。里約奧運會期間,她與難民運動員共進午餐,感受到他們同樣渴望在賽場上取得佳績,也同樣為夢想努力拼搏。
這次深度接觸,讓楊揚愈發關注難民問題。她積極為難民群體發聲,并開始支持聯合國難民署的工作。2023年被任命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后,楊揚先后走訪了位于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的難民營。與一個個鮮活生命的相遇,讓她對難民的理解豐富起來。
楊揚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在她看來,體育可以激勵難民群體在逆境中勇敢追夢,而他們為夢想拼搏時展現出的韌性也激勵著更多的人。
走訪難民營時,楊揚最先感受到的是嚴峻的生存現實:人們常常缺乏食物、安全等基本保障,工作和受教育機會稀缺,青少年輟學普遍?;蛟S正因現實艱困,能讓人短暫忘卻煩惱的體育更顯珍貴——足球,是營中童叟口中的“大事”,一場球賽就能讓整個社區沸騰。
今年9月,在埃塞俄比亞的班巴西難民營,楊揚與當地觀眾共同為一場足球聯賽決賽吶喊,場上激戰的是難民代表隊與當地社區代表隊。球員全力以赴,觀眾也全情投入。難民代表隊最終在歡呼中鎖定勝局,他們與楊揚一同將獎杯舉向天空。
當地時間2025年9月23日,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楊揚訪問位于埃塞俄比亞的班巴西難民營,與難民及當地社區足球友誼賽獲勝團隊共同舉起獎杯。(聯合國難民署供圖)對體育的熱情,不僅揮灑在賽場上,也融入日常生活中。在肯尼亞的卡庫馬難民營,一座“體育圖書館”給楊揚留下深刻印象。它外借的不是書籍,而是運動服、球鞋和球類,托舉著營中一個個體育夢想。
楊揚說,正是體育,點燃了難民營中人們面對困境的希望。體育成為許多難民青年的成長陪伴,在他們缺乏受教育和工作機會時,填補了成長空白;足球聯賽不僅促進難民融入當地社區,還通過賽程的“日程表”幫助難民建立生活秩序、增添生活的目標和盼頭。而女子足球隊的成立、訓練和比賽,幫助難民營中處境更為脆弱的女性們樹立起自信、結成彼此支撐的共同體,從而改善了自身處境。
這些讓楊揚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已從對金牌與榮譽的追求延展為對社區的聯結與個人成長的激勵。
“他們(難民群體)是需要幫助,但是更需要激勵?!睏顡P說,體育激勵人們在困境中依然勇敢追夢。來自卡庫馬難民營的選手,經過嚴格選拔和艱苦訓練,先后登上了里約和東京的奧運舞臺。在中長跑賽場上,他們一次次向個人極限發起挑戰。雖然許多難民運動員在比賽中以“一輪游”出局,楊揚卻認為,他們能站在奧運賽場上“就是最好的故事”——不僅激勵了身處同樣困境的同伴,也鼓舞著世界上每一個面對逆境的人。
“這個群體和我們一樣擁有夢想、潛力和奮斗精神,他們展現出的創造力和韌性,值得尊重和欣賞,也向世界傳遞著激勵與希望?!?/p>
楊揚分享的難民營見聞,吸引了中國和國際體育組織同事的關注。有朋友問她,“下次能和你一起去嗎”。楊揚希望帶回更多難民的故事,讓世界看見他們,也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目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