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洞察|哈薩克斯坦學者:哈中發展理念高度契合 攜手應對未來挑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之際,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在接受總臺環球資訊記者專訪時,積極評價哈中兩國今年在雙、多邊領域開展的互動與合作,高度贊賞中國的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理念,并且向中國人民送上國慶和中秋的“雙節祝福”。
2025年6月,第二屆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舉辦,峰會發表《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阿斯塔納宣言》強調,六國決心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8月,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中國天津舉行,峰會發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天津宣言》,主張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古麗娜爾認為,兩場重要峰會對哈薩克斯坦意義重大,同時更將相關國家之間的合作推向更加務實的層面。
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
“這兩場峰會對哈薩克斯坦產生了三種相互關聯的影響。首先,它們加強了哈薩克斯坦作為地區樞紐和調解人的作用;其次,它們為組織內國家提供了政策工具,支持開展實施大型項目,包括新的融資渠道,服務能源和數字技術合作的專業機構和路線圖等;三是深化了哈中兩國的伙伴關系,在開展務實經濟合作的同時,相互尊重主權。
《阿斯塔納宣言》和《天津宣言》不僅反映了當前的地區發展態勢,而且還為未來十年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議程,從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到開展環境保護合作,以及數字化和安全領域的合作。”
在籌劃中哈兩國合作的發展方向時,無論是在阿斯塔納還是在天津,兩國領導人都強調推進發展戰略對接,在各自的發展振興中,做彼此有益的助力。中方主張既要推進基礎設施的“硬聯通”,也要加強政策機制的“軟聯通”,還要促進兩國之間的“民心通”。
古麗娜爾認為,這一構想與哈薩克斯坦發展的優先事項高度契合。
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
“在‘硬聯通’方面,哈薩克斯坦言出必行,正加強鐵路和邊境項目的建設。哈薩克斯坦和中國之間的貨運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2024年約為3200萬噸。這些實際提升,讓兩國之間的貿易更高效、更可靠且成本更低,從而支持了哈薩克斯坦國內的工業和就業。
在‘軟聯通’方面,哈薩克斯坦支持雙方的規則標準和服務實現對接,讓貿易和投資更加順暢。雙方都支持協調技術,跨境認證,為海關和物流開發共享數字服務,并拓展銀行和支付工具的服務應用,以加快交易速度。這些政策措施減少了延誤和法律摩擦,為兩國企業創造了更可預測的商業環境。
人文交流方面,哈薩克斯坦不斷加強同中國的文化和教育聯系,中國高校的分校,以及魯班工坊已經開設,文化中心和合作項目陸續啟動,簽證便利措施推動兩國人員交往大幅增加。
哈薩克斯坦還將促進同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開展聯合研究,包括人工智能、綠色技術,讓合作更具創新性和前瞻性。”
9月3日,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在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他高度評價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重大歷史貢獻,展現出非凡勇氣和愛國熱情。
古麗娜爾認為,托卡耶夫總統的講話,既代表了兩國對二戰歷史的共同和正確認知,同時也表達了哈薩克斯坦愿與中國加強合作,應對當前挑戰的決心和信心。
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
“哈薩克斯坦不僅將中國視作經濟伙伴,更視作世界舞臺上的道德榜樣。公正評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尊重中國人民做出的偉大貢獻,強化了哈薩克斯坦維護和平的責任,堅定了哈薩克斯坦抵制仇恨、遺忘歷史以及篡改戰爭結論企圖的信心。
托卡耶夫總統的表態還表明,哈薩克斯坦將與中國團結一致應對挑戰,這有助于中亞各國人民更加團結,基于共同歷史記憶,相互尊重,開展地區與全球合作。”
在中國國慶、中秋佳節之際,古麗娜爾還通過總臺環球資訊,向中國人民送上誠摯的節日祝福。
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
“熱烈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和中秋節。愿滿月給中國人民帶去歡樂、溫暖和幸福,愿中國繼續充滿信心邁向新的發展和成功。愿中國繼續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諧與開放的典范。”
記者:魏宇晨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