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毛藝融)當前,滬市上市公司主動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作為,以一系列重大投資項目為抓手,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持續發力。
僅近一個月以來,就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士蘭微”)合作投建12英寸高端模擬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鉬股份”)投資設立新材料子公司、重組后的廣東松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松發”)子公司投建綠色高端裝備制造配套項目。
滬市公司的重大項目折射了“雙輪驅動”的強勁動力,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有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也有面向新興產業的布局,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如半導體、算力等領域,補短板、強鏈條、提實力。
產業發展高端“濃度”提升
滬市公司一直走在傳統產業升級和打造新興支柱產業的前沿,為進一步加快“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奠定了有利條件。從近期案例看,滬市公司在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手筆”不斷。
制造業持續向高端進發。重組完成的*ST松發下屬公司恒力造船擬投資26.5億元建設綠色高端裝備制造配套項目,該項目為公司此次重組發行股份配套募資投向之一,總投資80億元,其中35億元來源為配套募資。
又如,今年下半年完成更名的中創智領(鄭州)工業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智領”)宣布,擬在常州市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及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50億元。公司稱,此舉系基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的戰略布局。
綠色化則是化工等傳統產業升級的主流方向。從事氯堿生產的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化股份”)布局綠色能源,公司近期公告,公司將啟動北海濱華新材料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項目利用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和無棣縣的土地資源及風、光資源,實現風光新能源的就地就近消納,包括160MW風電、100MW光伏電站等,總投資14.21億元。此舉將加快公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有利于促進公司能源消耗由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攏資源、強龍頭、補鏈條,從而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是諸多資源類公司的共同選擇。10月29日,金鉬股份發布新設全資子公司公告稱,擬設立名為“金堆城鉬業渭南華鑫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用于鉬基新材料研發、制造及新興產業孵化。公司稱,此次新設子公司的目的,旨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提升鉬基資源綜合價值。
科技創新主線強化
作為創新的引領者,滬市一批高端制造業公司堅持技術自強,加快重大項目布局,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鏈安全自主可控方面尋求突破,加速“向新”。
半導體領域,尋求自主進程的加速。例如,士蘭微近期公告,與廈門市政府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在廈門市海滄區投資建設12英寸高端模擬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該項目規劃總投資200億元。
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司重組獲得證監會復注冊批復。此次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以約70.4億元收購三家控股子公司少數股權,并同步募集配套資金。
算力領域,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信息”)換股吸收合并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曙光”),實現海光信息在芯片領域、中科曙光在整機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的資源互補和深度融合,以龍頭企業帶動加速算力產業生態環境構建,提升與國際龍頭企業的同臺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