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韓昱
10月31日,西藏自治區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070.0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至此,31個省份2025年經濟“三季報”均已出爐。
前三季度各地經濟運行情況如何?區域經濟格局又有哪些新變化?《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業內多位專家。
前三季度,我國GDP為10150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從各地經濟總量看,廣東、江蘇突破10萬億元,分別達到105176.98億元、102811.0億元,排在前兩位,山東緊隨其后,排在第三位。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前十的省份,GDP均超4萬億元。
再從經濟增速看,西藏以7.1%的增速領跑全國,甘肅緊隨其后為6.1%,位列第二,湖北則以6%的增速排在第三。
“前三季度地區經濟呈現總量穩步增長的趨勢。總量上,廣東和江蘇仍是領跑者,經濟大省支撐作用顯著。增速上,中西部省份在積極追趕,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下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不斷增強內生動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廣東、江蘇經濟總量繼續領跑全國,兩省前三季度GDP均超過10萬億元,經濟‘第一陣營’領先地位更加鞏固。”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依群也對記者表示,中西部省份經濟增速逐步加快,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均衡增長和合理布局。
同時,記者注意到,長三角區域經濟“三季報”表現突出。從增速看,三省一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4%、5.7%、5.4%、5.5%,均跑贏全國增速。從總量看,三省一市GDP合計約25.18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約24.81%。
張依群分析,前三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表現亮眼,一是出口帶動作用明顯;二是經濟轉型激發增長潛力,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電子通訊、高端裝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快速,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保持長期增長的動力。三是消費拉動作用保持穩定,為穩定地區和全國消費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也有印證,例如,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8.5%,增速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個百分點。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增長12.8%,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長11.3%,生物醫藥制造業增長3.6%。
“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增速保持平穩增長,主要得益于強勁的內生動力支撐,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保持的較高速增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劉向東表示。
在四季度的關鍵階段,地方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
劉向東表示,各省份仍需要加力提振消費,加速釋放服務消費潛能,激發新型消費活力,暢通就業、收入與消費的良性循環。同時,要持續擴大有效投資,提振民間投資,釋放投資對穩定增長和優化供給的關鍵作用。此外,還需要積極發揮科技創新能力,引領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使其釋放出澎湃發展的新動能。
張依群分析,要穩住投資消費“動力盤”,全面穩定市場良好預期。同時,也要穩住創業、創新“發展盤”,繼續堅定不移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加大國家基礎研發投入,更好運用加計扣除、減免稅費等優惠政策,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