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產和出口國,有“玩具之都”之稱的廣東汕頭澄海,在全球玩具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0%。眼下已經不是傳統的出口旺季,但當地企業發貨依舊非常繁忙。
在位于汕頭澄海的這家嬰童玩具廠,當天最后一條出口的貨柜集裝箱正在進行緊張的裝貨作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她們的出口業務占比超七成,以往每年七八九三個月是工廠的出貨旺季,但今年由于關稅波動,海外訂單整體后移,目前每天都有出貨安排,旺季時間相應拉長。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工廠現在還是比較忙的,今年備貨會沖刺到12月底,估計出貨量會比去年多30%左右。
同樣的忙碌也出現在謝偉純所在的玩具企業。為了趕上圣誕銷售季,保證訂單交付,所有來不及發海運的玩具“坐飛機”也要發走。
今年出貨旺季還在持續,明年新的訂貨周期已經開啟。在另一家玩具積木企業記者了解到,這幾個月,他們都在加班加點趕訂單,雖然上半年受到國際環境影響,但從全年來看出口額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增長,眼下明年的新訂單也紛至沓來。
國風玩具熱度持續走高 海外市場更趨多元
這一輪拉長的玩具出口旺季,展現出中國制造在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替代的韌性與效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海外采購商對具備IP自主品牌的玩具越發關注和青睞,海外市場正加速成為中國原創IP的新增長點。
眼前看到的這個展廳里匯集了上千種玩具,其中近三分之一都是今年剛上市的新品。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海外客戶采購時“追新款”的趨勢更為凸顯,尤其是在東南亞市場,隨著國風玩具熱度持續走高,圍繞相關IP開發的產品上新速度比去年快了近一倍。
拓展市場 練好內功 應對關稅挑戰
玩具上新速度加快,海外市場的拓展范圍也在持續擴大。謝偉純所在的企業以往主要出口玩具到歐美市場,當今年市場增速放緩時,她迅速調整資源,加大了對新興市場的投入,同時對原有市場的不同消費需求進一步細分挖掘,為企業帶來了新商機。
除了在前端市場和產品上發力,玩具企業也在后端供應鏈管理上“苦練內功”。眼前看到的這個雙層智能倉庫,儲存了8萬種積木顆粒,20臺機器人正根據編號將每顆積木提取進行自動分揀包裝。負責人稱,今年以來訂單不斷增長,每天平均有上千萬顆積木顆粒被生產下線,這對存取和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措并舉為企業保持了強勁的競爭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的玩具超過了500億元,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不少國貨“潮品”變成了全球“爆款”,受到海外消費者的青睞,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新亮點。
玩具市場掀“智能化”風潮 海外市場供不應求
在人工智能大潮下,今年以來,玩具市場也掀起一股智能化的風潮,在澄海,AI玩具不斷涌現,吸引更多海外采購商的目光。
從智能機器狗到桌面陪伴機器人,在今年各大玩具展會上,AI玩具成為最受采購商們關注的品類之一。
AI玩具的形態也在加速進化,眼前這個只有巴掌大小的AI口袋機器人,通過情感識別與動作模擬等技術,互動體驗趣味感十足。據產品負責人介紹,他們今年已經陸續推出了多款AI玩具產品,其中主打“強AI交互”的桌面機器人更受到市場認可,目前已經小批量出口到日本、韓國、俄羅斯、英國等地。
一家科技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外同類AI玩具的售價大都在人民幣3000元以上,而國內類似產品起步價只有幾百元,硬件成本低、芯片國產化、加上大模型使用成本等優勢,國產AI玩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非常強,但要真正打開海外市場,AI玩具還需要解決“多國家、多語言、本地化”三大難題。
AI玩具全球市場空間巨大,根據咨詢公司IMARC的預測,到2033年,全球AI玩具市場規模有望從2024年的181億美元,上升至600億美元,2024年至2033年復合增長率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