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河北石家莊行唐縣依托優質蘋果種植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品牌打造,推動“農業+文旅+文化”多元融合,讓當地的蘋果變身成“金招牌”,更走出了一條產業興農、融合富農的鄉村振興特色路。
在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東安太莊村,一顆顆色澤鮮亮、口感清甜的蘋果摘下后直接裝箱發運,銷往全國各地。2025年,這個村2800畝果園的優良果品產量達4000多噸,僅蘋果一項就為村集體年創收近千萬元。
東安太莊村地處太行山東麓半山區,獨特的土壤與氣候為蘋果生長提供了天然優勢。但多年前,這里的蘋果種植還停留在“散戶經營、各自為戰”的階段,技術缺、銷路愁成了果農的“老大難”。為破解難題,當地政府牽頭成立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讓蘋果售價實現翻倍。
科技加持、品牌賦能,讓行唐蘋果不僅身價大漲,還成功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依托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網絡,如今行唐縣以蘋果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年銷售額已突破5億元。
蘋果產業的崛起還成為行唐縣撬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支點”。當地以蘋果種植為紐帶,聯動縣域文旅資源,打造生態旅游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安徽歙縣:柿子迎來采摘期 農旅融合助增收
霜降過后,安徽歙縣的柿子迎來采摘期。掛滿枝頭的柿子像小燈籠一樣,點亮了秋日的山野。
近日,在歙縣上豐鄉姬川村,家家戶戶忙著采摘和晾曬柿子,竹匾里、曬架上,一串串削好皮的柿子漸漸褪去青澀,染上蜜色。在姬川村,柿餅制作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村民們將柿子進行除蒂、削皮等工序后,掛起來反復晾曬。游客們紛紛穿行在曬柿場間拍照留念。
過去,村民制作柿餅多為自家食用或饋贈親友。如今,村里通過合作社統一標準、提升品質,并推動農旅融合,發展采摘體驗、農家樂等旅游業態。目前,全村柿子相關總產值突破300萬元,戶均增收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