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國際權威指數機構MSCI更新2025年度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評級信息。中國平安憑借在ESG方面的優異表現,獲得綜合保險行業7.3分(滿分10分),最新評級由此上調至AAA級,連續四年得分位列“綜合保險及經紀”亞太區第一,保持行業領先。MSCI認為,相較同行,中國平安在可持續發展各重點議題的管理投入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體現了全面的ESG風險管理能力。
評級報告顯示,中國平安在人力資本發展、隱私與數據安全、普惠金融、氣候治理、負責任投資、企業行為六大議題表現處于行業ESG領先水平,尤其在環境、普惠金融、企業治理等議題進一步提升。據悉,MSCI是全球領先的金融指數和ESG評級機構,其ESG評級體系受到全球投資機構廣泛認可,評級結果成為全球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平安方面介紹,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平安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也是確保公司追求長期價值最大化的堅實基礎。作為中國ESG發展的先行者,中國平安致力于將可持續發展緊密融入公司發展戰略,構建科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和清晰、透明的ESG治理結構,多維度多舉措踐行ESG理念。
金融為民,構建包容的金融服務生態。中國平安依托全金融牌照優勢,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持續拓寬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銀行服務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97.29萬戶,普惠貸款余額4,995.24億元;2025年上半年,平安產險總計已為161萬小微企業提供了189萬億元風險保障,并針對農業靈活用工場景開發“農業零工保”系列產品,為全國農業產業超165萬人次的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了超3,300億元風險保障。通過超42,800個服務觸點下沉縣域鄉村,為更廣大的人群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科技賦能,共同建設美麗中國。中國平安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依托集團綜合金融優勢,充分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和綠色信貸作用,全面升級綠色金融行動。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保險資金綠色投資規模達到1,444.82億元,綠色貸款余額2,517.46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綠色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552.79億元。公司承諾于203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并制定低碳行動路徑。2025年上半年,正式啟動“-5%減碳行動”,通過辦公能耗管控、建立綠色采購專區、推進數據中心綠色化等方式,實現節能降碳。面對極端天氣等災害頻發,平安自主研發“鷹眼”風險減量服務平臺,2025年上半年累計預警自然災害25.9萬場,發出預警信息42.6億次,覆蓋6,402萬企業和個人客戶;并利用“鷹眼”系統AI模型篩選高風險標的,提前排查并配送應急物資,助力提升防災減災應急能力。
責任投資,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平安作為全國首家簽署UN PRI的資產所有者,積極踐行負責任投資五大原則,致力打造ESG投資的中國范本。在投資流程管理層面,平安將ESG因素納入投資盡職調查、合規審查、投資審批管理等環節。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保險資金負責任投資規模已達10,174.07億元,其中綠色投資規模1,444.82億元,社會投資規模8,580.85億元,普惠投資規模148.40億元。
包容開放,攜手員工共同成長。平安依托“實戰+輪崗+培訓”的立體化培養路徑,搭建人才的長期培養體系,支持員工的學習和發展需求。2024年,平安各項培訓投入金額達9.56億元,人均培訓時長達49.16小時。同時,平安高度重視員工的權益保障,積極倡導多元化、平等與包容,重視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通過多渠道的溝通反饋機制促進內部交流,為員工營造公平公正、和諧健康的工作氛圍。
安全為基,保障客戶數據隱私。平安始終以最高標準嚴格執行信息安全管理規范,打造完善的數據管理機制和平臺,對個人信息收集目的、使用方式等進行明示告知,同時通過建立準入機制、定期監督等方式,確保第三方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遵循相同級別的數據保護標準。隨著AI技術應用的發展,平安集團對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進行全面科學管控,積極利用前沿技術保護客戶的個人信息,深入防范AI安全風險。
綠色發展是中國現代化的鮮明底色。中國平安表示,公司將堅定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十五五”規劃為指引,堅守“金融為民”初心,發揮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和使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雙輪并行、科技驅動戰略,為廣大客戶、員工、股東、社會持續創造穩健增長的價值,助力構建更具韌性、更包容、更高效的可持續金融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