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第四屆京津冀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工作會議24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也稱“北京亦莊”)召開。
會議以“勇當開放創新排頭兵共筑營商環境新高地”為主題,聚集了京津冀“政企學研”多方代表,共同擘畫區域營商環境新藍圖。會議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主旋律,系統總結京津冀三地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五年改革成效,發布政務服務“區域通辦”、執法跨區域協作、聯盟倡議行動等多項改革和發展成果,讓企業群眾少跑腿、好辦事,助推區域營商環境提質升級。
“五年答卷”生動亮眼累計發布改革創新舉措410余項
會上,北京經開區有關負責人發布《京津冀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工作報告》。報告系統梳理了聯盟成立五年來的探索與成就,清晰呈現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的“成長藍圖”,為后續合作提供堅實基礎。
根據《報告》,聯盟依托“產業協同共建共享、政務服務互通互辦、政務服務改革互學互鑒、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機制,打造跨區域交流合作品牌,累計發布改革創新舉措410余項;率先探索落地多領域協同合作新場景,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跨區域市場環境;建立“頭部引領+成員聯動”創新發展格局,輻射帶動聯盟周邊發展;瞄準營商全領域創新,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硬舉措”,全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典范。
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說,在聯盟的推動下,三地經開區從‘各自為戰’邁向‘協同共建’。”
三地協同成效顯著近2000項“區域通辦”清單落地
“區域通辦”事項清單發布環節,北京經開區、天津經開區、曹妃甸經開區、石家莊經開區、德州經開區等10家經開區聯合發布了涵蓋近2000項事項的“區域通辦”清單,覆蓋市場準入、項目落地、資質認證、人才服務等企業經營全生命周期高頻事項,為企業跨區域經營提供政務服務協同保障,標志著三地政務服務從“物理疊加”向“化學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會上通過視頻展示“云窗口”遠程服務場景,直觀呈現跨區域政務服務的“空中橋梁”。企業群眾通過視頻連線,即可打破地域限制,與三地政務人員實時溝通,讓跨域辦事從“來回跑”變為“線上辦”。
隨著“區域通辦”清單的持續擴容和“云窗口”服務的深化應用,京津冀三地正加速構建政務服務協同新生態,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簽署“協同約定”執法協作護航市場發展
當天,北京經開區、天津經開區、天津市武清區、廊坊經開區、河北雄安新區代表共同簽署《京津冀國家級開發區綜合執法協作意向》,建立“信息互通、監管互動、過程互助、結果互認、經驗互鑒”的執法協作新機制,著力打造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意向》明確,通過建立全領域案件線索暢通移送機制,確保跨區域違法線索按注冊地原則高效流轉;構建一體化綜合協作體系,通過信息互通、政策聯動實現資源互助;規范異地涉企檢查程序,明確互相認可管轄權及執法結果。
未來,聯盟各經開區將在跨區域行政執法協作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進一步提升區域間協同執法能力,促進京津冀地區統一大市場建設。
愿景倡議明晰“行動指南”錨定五大領域協同路徑
會上,聯盟15家成員單位以“愿景之花”綻放儀式,共同發布五項未來發展倡議,倡議覆蓋企業抱團出海、搭船出海、品牌出海的“三海行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務服務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深化跨區域執法協作”“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管家”五大核心領域,每項倡議均聚焦企業關切、明確落地方向,將成為聯盟未來協同發展的“行動指南”。
聯盟15家成員單位圍繞“產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管家模式價值研究”“增值化服務改革實施路徑”“人工智能政務賦能”三大主題開展分組研討,為進一步推動聯盟在產業服務和政務改革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京津冀營商環境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大會之一,大會始終緊扣國家發展導向、立足京津冀發展所需,為京津冀三地開發區研討溝通、互學互鑒、聯動發展提供了優質交流平臺。會議由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京津冀三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主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承辦。明年大會將由天津武清經開區接棒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