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貿易組織發布最新一版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指出當前全球貿易面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雖然今年上半年貿易表現強勁,但下半年以及2026年前景不容樂觀。全球貿易活動在面臨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和服務等新增長極拉動的同時,也面臨著關稅上漲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拖累。各國只有加強政策協調,才能促進全球貿易穩定可持續發展。
商品貿易波動下未來增長前景堪憂。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增長2.4%,而2026年增速將降至0.5%。貿易增速的大幅下降,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有直接關系。2025年上半年美國企業為了應對未來關稅上漲的不確定性而大量搶購囤積商品,一季度美進口激增超出預期。機械、設備和服務、汽車及零部件、木材和建筑設備、非耐用品等多個行業都存在搶購行為,搶購商品主要包括電子產品、化學制品和貴金屬等。多個行業報告顯示,美企業庫存有所增加。搶購行為在2025年上半年提振了全球商品貿易量,拉動其同比增速達到4.9%,超出預期,但這一短期增長不具有可持續性。北美貿易流動將為2025年和2026年全球商品貿易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美國和加拿大等國進口激增后,庫存積壓將導致需求下降,進而拖累貿易增長,隨著2025年下半年關稅上漲的影響逐漸顯現,預計全球商品貿易增長將放緩,2026年的貿易表現預計將更加疲軟。
人工智能相關商品貿易成為新增長極。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相關商品貿易額同比增長超過20%,遠高于其他商品增速,成為貿易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商品類別上看,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等都對貿易增長有所貢獻,其中商品貿易的增長主要來自用于半導體制造和測試的機器及工具,表明人工智能相關貿易的增長不僅得益于短期投資政策的激勵,也折射出全球數字基礎設施投資長期向好的態勢。從地理分布看,人工智能相關產品貿易的增長并不局限于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亞仍是供應鏈的主要供應端,而東南亞國家也加強了自身在產業鏈中的作用。報告還提出,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直接拉動貿易增長,還能通過賦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起到重塑貿易格局的作用。例如,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新興市場國家提升自身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更好參與國際貿易。
服務貿易增速放緩但仍潛力巨大。2025年上半年,全球服務貿易同比增長5%,較2024年和2023年的兩位數增長有所放緩,預計2025年和2026年全球服務貿易增長將繼續放緩,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的影響。報告提出,今年以來關稅等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給服務貿易帶來了沖擊,關稅政策通過影響商品貿易和投資,間接影響了服務貿易。但從長期來看,服務貿易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尤其是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服務貿易需求將不斷增加。報告對于服務貿易的長期發展趨勢仍保持樂觀,尤其是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數字服務貿易將在服務貿易中占比越來越大。
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沖擊全球貿易。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從多方面對貿易造成沖擊,包括會影響企業投資,降低企業投資信心,導致企業推遲投資決策從而影響貿易增長;會影響消費者支出,增加消費者對未來的擔憂,導致其推遲消費決策;會擾亂供應鏈,導致企業重新考慮供應鏈布局,例如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影響供應鏈穩定;會影響貿易成本,這包括增加了運輸和合規等成本。
針對當前全球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潛力和風險挑戰,仍需采取多項措施應對:一是加強貿易政策透明度,及時披露貿易政策信息,建立更加透明和可預測的貿易政策體系,增強企業信心并促進貿易投資;二是加強貿易政策協調,減少貿易政策沖突,包括通過多邊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形成更加穩定的貿易政策環境;三是建立并完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進一步加強世貿組織在貿易爭端解決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四是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促進貿易便利化,降低貿易成本;五是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為全球貿易發展注入新動力;六是加強各國合作,共同應對諸如貿易保護主義等全球性挑戰;七是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貿易發展的支持力度,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貿易競爭力,包括提供技術援助和資金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貿易基礎設施并提升貿易能力;八是推動綠色貿易,促進全球貿易可持續發展,并配套制定綠色貿易規則,促進綠色產品和服務的貿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