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帶來的繁星沒能在“三國”的星空上重現。
作為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線傳媒”)參與出品、發行的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于國慶檔正式上映。據燈塔專業版,截至10月22日,累計票房8483.9萬元。盡管淘票票口碑評分9.1分,但與同樣打著“光線出品”烙印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相去甚遠。一時間,光線傳媒公司市值也因此受到影響。
從高端內容提供商到IP創造者和運營商,光線傳媒在探索著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無論是年初“哪吒”的成功還是如今“三國”的失利,也許有人會說不要用“幸存者偏差”去審視一家企業的發展,但消費市場沒有偶然。在業內看來,光線傳媒讓自己的內容產品保持穩定的“得眾力”,無疑是形成商業閉環、成功轉型的基石。
市值蒸發
公開資料顯示,《三國的星空第一部》由作家、學者易中天擔任編劇和監制,演員檀健次配音曹操并演唱主題曲,光線傳媒、果麥文化等聯合出品。截至10月22日,據燈塔專業版,《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上映21天,累計票房8483.9萬元。
盡管現階段電影的票房表現遠不及預期,但該片在淘票票上口碑評分高達9.1分。對于電影的“叫好不叫座”,影評人劉暢表示,“如今,受眾獲取信息、消費娛樂產品日趨碎片化、爽感化,這要求創作者要不斷在自己的作品中植入爆點。從內容創作層面,該片的問題在于試圖講述的事件較多,節奏較慢,缺乏應有的張力”。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檔期選擇不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據悉,該片的目標受眾為中小學生,但選擇國慶檔上映則與學生假期錯位。
作為第二大出品方的光線傳媒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受到了該片的影響。據同花順財經網報道,光線傳媒假期前最后一個交易日9月30日的收盤市值為568.24億元,10月9日收盤,光線傳媒股價報收于17.33元/股,跌幅為10.53%。10月10日,股價下跌1.33%報收于17.1元/股,公司總市值為501.64億元,據此估算,市值蒸發66.6億元。
反觀春節檔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僅一舉拿下154.46億元的票房,同時打破包括“中國影史累計人次紀錄”“中國影史累計票房紀錄”“過去五年累計人次紀錄”在內的數十項紀錄。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也帶動光線傳媒股價的大幅上漲。據財聯社報道,2月5日—14日,光線傳媒連續8個交易日實現上漲、連續4個交易日實現漲停,股價漲幅達264.43%,市值超過1000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影視院線上市公司。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魏鵬舉表示,《哪吒之魔童鬧海》對于傳統文化的精美呈現,給了中國觀眾文化自信,而這種文化自豪感形成的市場氛圍又讓電影口碑和熱度高漲。“但這也讓觀眾對動畫電影的某種期待集中釋放,甚至形成透支。觀眾看過非常‘頂’的作品后,熱情很難持續。”
依賴爆款
根據光線傳媒2025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為32.4億元,同比上升143%;歸母凈利潤為22.3億元,同比上升371.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2億元,同比上升376.7%。
光線傳媒在上述財報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品、發行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獨一無二》上映,特別是《哪吒之魔童鬧海》無論在票房表現還是文化出海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也助力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的提升。
業內人士分析,“哪吒”IP既是光線傳媒的“功臣”,也成為單一商業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
《逃不開的經濟周期》中提及,任何經濟活動都會呈現繁榮、衰退、蕭條、復蘇的周期性波動,每一輪繁榮都埋下衰退的種子,蕭條期孕育新機遇。經濟周期是必然的,經濟產品的周期性波動亦然。
“‘哪吒’在一定程度上讓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市場找到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但品牌影響力亦具有很強的周期屬性。一旦形成,反而會對光線傳媒在內容創新上提出更高的挑戰。你的品牌影響力越大,受眾對你的期待值就會越高。一旦創新不足,負面影響反而更大。”某知名院線經理宋先生進一步解釋道,“最直接的表現是,一旦‘爆款效應’失靈,光線傳媒市值就會重新面臨考驗。”
任重道遠
面對以上問題,光線傳媒似乎早有預期。
光線傳媒2024年年度報告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部分明確提及,經過在內容領域20多年的長期積累和不懈耕耘,公司正進行極具戰略意義的第二次歷史性轉型,即從“高端內容提供商”轉變為“IP的創造者和運營商”。
光線傳媒在2025年年度報告中表示,IP運營業務正在成為公司業績的新亮點和持續增長點。上半年的衍生品業務主要圍繞“哪吒”這一IP展開,覆蓋超過30個品類、500多個產品。除了將“哪吒”IP的運營日常化之外,其他如“大魚海棠”“張繽智和王煥君”等IP的運營工作也已經展開。
業內人士分析,以迪士尼的IP運營為例,核心在于它將內容創造與商業生態緊密結合。每一個IP都擁有完整的世界觀和角色成長線,從米老鼠到漫威宇宙,再到皮克斯動畫,敘事連續性和角色可復用性讓IP生命力延續數十年。
“相比之下,光線傳媒在IP運營上仍處于探索階段。哪吒系列雖成功塑造了國民級IP,但延展能力有限,光線傳媒還需要在內容矩陣、商業閉環以及組織機制上進行系統性建設,才能實現從單點爆款向長期IP資產運營的躍遷。”劉暢如是說。
針對以上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光線傳媒發出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光線傳媒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華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