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常州10月21日電 (記者 唐娟)《常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獲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10月21日,常州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該《條例》進行解讀,據悉,這部地方性法規不僅系統構建了營商環境制度體系,更在國內同類立法中首創“綠色環境”專章,以法治力量護航營商環境。
常州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對該《條例》進行解讀。駱斌攝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許玲表示,《條例》的制定歷經深入調研、公開征求意見、多方論證及兩次審議,共七章六十五條,確保立法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法規圍繞市場環境、政務環境、綠色環境、人文環境及法治環境等方面作出系統規定,旨在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條例》的顯著亮點是在國內率先設立“綠色環境”專章。這是常州立足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定位,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作出的創新安排。條款明確要求推進綠色制造體系、新型能源體系和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推動構建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為產業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除了綠色引領,《條例》還體現出鮮明的數字化特征,明確規定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管理公共數據平臺,同時要求將數字知識、數字技能納入公務員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
針對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問題,《條例》作出積極回應:建立涉企行政檢查清單管理,推行“綜合查一次”;重點保障中小企業合法權益,要求大型企業依法依約及時支付中小企業賬款;明確政府應履行政策承諾和合同約定,切實解決企業關心的實際問題。
《條例》還建立了營商環境動態優化機制,要求市發展改革部門每年牽頭制定任務清單,縣級以上政府每兩年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主任許玲在發布會上表示:“《條例》的制定實施,是常州在法治軌道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志。我們將以這部法規的實施為契機,努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讓法治成為常州營商環境的最亮底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