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眉山10月21日電(記者 謝藝觀)“靠著機械化手段和優(yōu)良品種,現在糧食產量提高了不少。”近日,剛忙完秋收的四川眉山東坡區(qū)永豐村“種糧大戶”王元威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作為“天府糧倉”首提地的眉山東坡區(qū)永豐村,糧食產量屢創(chuàng)新高。2025年,千畝高產展示片平均畝產更是達到820.8公斤。
圖為永豐村農田。 謝藝觀 攝永豐村糧食產量不斷提升背后,離不開三個關鍵詞:良田、良種和良技。
曾經永豐村大部分農田零散不成片。之后,永豐村便展開一場“農田保衛(wèi)戰(zhàn)”,通過農房騰退、園地退出和林盤整理,村里新增數百余畝耕地,并持續(xù)對農田進行提質改造。如今站在永豐村田間,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4000多畝高標準農田刷新著產量高度。
良種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努力。2002年,四川農業(yè)大學教授馬均到眉山調研時,相中了永豐村平整的田地,由此成為了品種選育的“試驗場”。經過層層篩選,今年“川種優(yōu)3607”“麟兩優(yōu)華占”、甬優(yōu)4949等品種脫穎而出,成為基地主推品種,助力產量增長。
高效種田,科技自然少不了。“自2018年起,無人機就已代替人工進行打藥和施肥,再加上智能插秧機、育秧機、烘干機,基本上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王元威稱,同時,精準條播、測深施肥等技術應用,也讓“科學種田”從口號變成日常。
圖為永豐村農田旁邊樹立的文字介紹。 謝藝觀 攝產量上去了,永豐村開始琢磨起如何延長農業(yè)產業(yè)鏈,更大程度促進農民增收。
如今走進永豐村供銷社,大米、米乳、米酒等 “米 +” 系列產品擺滿貨架,通過直播帶貨、商超合作等渠道,這些農特產品暢銷全國。
截至今年6月份,“米+”系列產品銷量突破9萬件,銷售額超300萬元,已入駐眉山1000余家餐飲商超。其中,永豐大米作為爆品,銷量超200噸,單日最高銷售額近100萬元,真正實現了“糧袋子”與“錢袋子”的雙贏。
除了做優(yōu)農產品,永豐村還盤活田園資源,發(fā)展文旅、研學產業(yè)。永豐村代理副主任王詩奇告訴記者,每到農耕時節(jié),研學團隊、游客便慕名而來,前兩年每月接待量超萬人。
村莊變景區(qū)、勞作變體驗,永豐村走出了“農業(yè)+文旅”的增收新路徑。
從零散農田到高標準農田,從傳統(tǒng)耕作到智慧農業(yè),從單一產糧到全鏈增值,永豐村用 “良田、良種、良技”的組合拳,讓曾經的傳統(tǒng)產糧村,蛻變成農業(yè)現代化與鄉(xiāng)村振興融合發(fā)展的示范村,書寫著糧豐民富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