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年初石家莊都市圈之后,今年第二個都市圈晉級“國家隊”——吉林省官宣長春都市圈獲得國家發改委復函。全國“國家級都市圈”數量由此增至18個。
目前,在全國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已經有15個城市晉級國家級都市圈,但仍有部分還未入列,其中包括一些備受關注的都市圈還未出爐,那么,這些都市圈到底卡在哪里?下一個國家級都市圈又將會是誰?
長春都市圈晉級
近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吉林省發改委副主任趙姝麗介紹,8月22日,《長春都市圈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復函;10月9日,《規劃》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后印發實施,標志著長春現代化都市圈規劃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趙姝麗介紹,《規劃》明確長春現代化都市圈以長春市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共同組成。面積約為2.9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為1210萬人。
《規劃》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的兩個階段目標。其中,到2030年,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經濟總量力爭達到1.35萬億元左右,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區域一體化建設取得扎實成效,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作、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從今年年初開始,吉林省積極推進長春都市圈建設,成立了省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先后召開4次領導小組會和多次專題會。吉林省委書記黃強赴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開展專項調研,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都市圈規劃思路。
建設長春都市圈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帶動吉林全省的發展。從經濟總量來看,2024年,長春市GDP為7632.19億元,占吉林全省GDP的53.1%。而長春都市圈經濟總量占全省的67%,也就是三分之二。因此,積極推進長春都市圈建設對于全省經濟發展帶動效應將十分明顯。
不僅如此,趙姝麗表示,長春都市圈為構建體現吉林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推動不同地區形成差異化的產業布局,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她表示,要“搶抓都市圈協同發展帶來的產業機遇,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放大都市圈產業發展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增強對全省輻射帶動作用。”
還有哪些都市圈將入列
梳理公開消息,截至目前,獲得國家發改委函復的國家級都市圈已經增至18個,分別是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廈漳泉、合肥、石家莊和長春都市圈。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都市圈的定義是,“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目前,全國有22個超大、特大城市,其中15個城市已經獲批(佛山和東莞分別納入廣州和深圳都市圈范圍內),但還有昆明、哈爾濱等沒有晉級國家級都市圈,未來“國家隊”仍會有新成員。
云南正在積極推進昆明都市圈規劃建設。今年年初,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強昆明都市圈”。2月發布的《云南省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實施方案》提出,轉變昆明市發展方式,加快印發昆明都市圈發展規劃。
從人口規模上來看,昆明是西部第四個特大城市。截至2024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為868.7萬人;在城鄉構成方面,昆明市城鎮常住人口725.7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43萬人。其中,官渡區、五華區、盤龍區、西山區和呈貢區五個主城區人口合計554.32萬人。2024年昆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75.22億元。昆明的人口和經濟總量都超過長春。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都市圈建設;推動上海與近滬區域及蘇錫常都市圈聯動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則提到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這其中也有部分都市圈的發展規劃還沒有出爐。
未入列的城市中,哈爾濱也比較突出。根據哈爾濱市2024年統計公報,2024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93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25.9萬人。在全市人口中,九區人口551.9萬人,九縣(市)人口381.1萬人。但是,哈爾濱的經濟總量偏低,2024年,哈爾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576.3億元。規劃建設都市圈,除了人口規模,經濟總量也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雖然大連經濟規模即將突破萬億——2024年,大連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95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但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明確打造一個都市圈,即沈陽都市圈,并沒有規劃建設大連都市圈。
另外,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對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使用了不同的措辭,相較于“著力打造武漢都市圈”“加快建設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則使用的是“有序培育”,顯示三大都市圈發展程度不同。
發展都市圈也依然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優化空間格局,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7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提到,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今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發展壯大現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同城化發展,建立健全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促進通勤便捷高效、產業梯次配套、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近期,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會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發改委,共同編制的《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提升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行動方案》正式印發。面向2035年,長三角加快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將是“十五五”發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