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備戰“雙11”首個高峰
10月20日晚間8點,天貓正式開啟搶現貨、付尾款活動。“雙11”競爭熱度升溫,壓力也傳導至快遞企業。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10月22日—25日,北京快遞網點將迎來首個業務高峰,部分網點預計件量將翻倍。為緩解快遞量激增問題,不少從業者投入快遞柜、升級分揀線來頂住業務壓力,末端取件提效三成。
今年“雙11”,京東物流、申通、極兔等企業均在自動化能力上進一步加碼,比拼時效。有從業人士認為,未來行業將繼續向智能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進入門檻進一步提升。
提前儲備人員車輛
“預計今年‘雙11’首波快遞高峰在10月22日—25日,第二波高峰在11月3日—7日。”中通北京定福莊網點負責人姜子豪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去年“雙11”第一波高峰時,網點快遞量約4.8萬—5萬件,翻了一倍。目前網點的日均派件量為2.5萬—2.6萬票,預計今年也會達到上述量級。
極兔北京順義網點負責人毛冠軍也預計,“雙11”首輪快遞高峰時網點的件量將增長30%,不過由于大促周期被拉長,對快遞量的波動不再像過去那樣劇烈。為了更方便作業,毛冠軍網點的場地從之前的800平方米拓展至1000平方米。
與姜子豪的網點相類似,毛冠軍的網點派送覆蓋面也較大,涵蓋順義區2/3的區域,目前網點的日均票量約5萬,網點員工多為快遞員。
為應對今年大促,姜子豪和毛冠軍均儲備了部分臨時工和車輛。其中,姜子豪的網點增加了4輛貨車,包括一輛9.8米的大貨車。同時,還增加近10位臨時工并安排了替班組。“僅是卸車組就增加了4個人。”
進入“雙11”時間,定福莊網點的快遞員們需要早6時左右便前往小區投遞快遞,下班時間也延遲至晚10—11時。相較平日固定3次的派送頻次,大促時派送頻次更為多變,網點一有貨就需要及時“清掉”。
在網點經營者眼中,每年的“雙11”都是一場硬仗,快遞員的工作壓力也會急速攀升。姜子豪為此專門安排了替班人員,以保證快遞員的休息時間,以及能夠及時處理突發狀況。
無人設備降本增效
不過,僅靠“堆人”的方式緩解大促業務激增,顯然并不夠。隨著快遞業務量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快遞網點投放并運營更多的智能化設備,從而提升網點和末端整體經營效率。
今年“雙11”,毛冠軍的網點升級了自動化設備,優化4條分揀線,此前一小時約分揀5000件,現在能超過7000件,效率提升超三成。自動化率提高后,能顯著減輕快遞員的工作壓力,曾經快遞員早6時便需要在網點進行人工分揀,目前上班時間推遲至早7時,工作時長至少能縮短2—3個小時。
“通常來看,在一些快遞量比較大的區域,快遞員在大促期間通常會延遲到晚8—9時才能將貨送完。有自動化設備,快遞員能至少提前一個半小時下班。”毛冠軍表示。
不僅如此,毛冠軍還計劃為網點儲備無人車,目前正在采集路線中。這些無人車單次能運輸600票,主要承接網點到驛站的運輸距離,以及網點與快遞員的接駁。“如果出現業務高峰貨量積壓,且人手不夠的情況,無人車能起到一個應急的作用,預計無人車能幫助網點降低20%—30%的人力成本。”他表示。
姜子豪也在設法減輕末端派件壓力。今年“雙11”,網點在覆蓋的社區和大學共投用近30臺無人快遞柜,方便消費者24小時取件,也能防止集中取件造成擁擠。“過去貼碼取件會比較費神,使用快遞柜后能讓取件效率提升30%,同時網點能節省人工成本,日均2000票的驛站可以從4—5人減少到2—3人。”
“快遞柜等自動化設備確實比較符合部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一些消費者受加班等影響,很難在驛站營業時間內及時取件,快遞柜能解決這部分上班族的需求。不僅如此,大學也比較支持快遞柜進入高校,方便學生取件。”姜子豪表示。
全方位拼效率
今年“雙11”,多家快遞企業再次加碼自動化投入,保障服務時效。
以極兔為例,根據業務預測結果及實際生產需求,極兔已提前完成對全網57個轉運中心的升級改造,擴容場地規模,增加操作面積。同時,極兔也針對全網1000余個集散點、網點進行場地升級,投入超過700套自動化設備,提升場地操作能力。
申通也在大促來臨前加緊完成煙臺、寧波、銀川等9個產能項目,其中“第一重鎮”義烏在完成直營改革后迎來首個“雙11”考驗。上半年網點新增自動化設備投入已達1.84億元,直達線路3860條,全鏈路時效進一步提升。
京東物流則是在今年“雙11”首次大規模投入“超腦+狼族”智能設備集群,超腦大模型2.0將千萬級別變量模型求解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并實現“狼族”等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助力一線效率提升近20%。不僅如此,依托于智能系統動態優化物流路徑,偏遠山區整體配送時效縮短63%。
企業紛紛競速智能化技術,一方面是近年來業務量激增的剛性需求,傳統人力模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企業也能以技術迭代構筑成本護城河,抵御行業價格壓力,搶占時效競爭高地并挖掘更多盈利空間。
對網點經營者來說,投入自動化設備并不是一項簡單決策。“網點對自動化率的投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件量需要逐步增長并達到一個臨界點,再投入自動化設備后才能產生攤薄成本、提升效率的效果,畢竟自動化投入是一項不小的成本。”毛冠軍坦言。
毛冠軍進一步表示,做快遞需要保持長期主義的理念,而不是只在意短期回報。“自動化能減輕網點工作強度,特別是旺季壓力,還能降低網點各項成本,這就是正確的事情。”
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預計將達約145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將超萬億元。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預計,2025年,全社會貨運量將超過590億噸,快遞業務量有望超過2000億件。
“未來快遞行業趨勢將向智能化、無人化、專業化等方向發展,從業門檻會逐步變高,網點越來越標準化。”毛冠軍表示,因此要求從業者跟上步伐,適應并學習自動化設備技術等內容。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