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陳杭)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WAFI)12日至15日在北京舉辦。大會期間舉辦的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下稱博覽會)上,多款機器人產品亮相,展示在施藥、除草、巡檢等農業場景中的應用。
10月12日至15日,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WAFI)在北京舉辦。圖為10月12日,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的自主采摘巡檢機器人。記者 陳杭 攝設定好路徑和作業參數,可在平原、山地、丘陵等復雜地形自主完成果樹打藥的果園智能噴霧機器人亮相博覽會。
中國農業大學無人機系統研究院院長助理余忠義表示,無人機施藥適合大田的矮壯作物,對密植果園和冠層較厚的果樹的穿透力有限。該機器人不僅能根據果樹冠層大小調整藥量,確保藥效,還通過風機送風為噴頭的高壓噴霧提供“加速度”,使得霧滴更細、噴灑更密集,讓農藥從下到上深入果樹各部位,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啟動開關,激光除草機器人可自動開到地里干活,根據作物高度調節底盤后,在1.5-2米距離內“除雜草、留作物”。
余忠義說,相較于人工除草、化學除草與機械除草等傳統方式,激光除草具有環保、高效、靈活等特點。該機器人通過AI、視覺技術以及激光雷達等多種傳感器,精準識別并用激光束的熱能燒蝕破壞雜草,在中藥材、有機蔬菜等領域的應用市場潛力巨大,避免農藥殘留影響食品安全。
他表示,農業機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強度、重復性勞動,實現精準作業,但成本較高等問題制約大規模推廣,亟須通過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推動其像農機一樣普及于廣大農戶。
北京愛科農科技有限公司攜探客自動巡檢機器人亮相博覽會。該公司工作人員焦江華說,農業人工巡檢易受個人經驗和傳感器精度影響。作為智慧農田的“科技哨兵”,該巡檢機器人已在南京等地的草莓園得到應用,使用多光譜相機等設備,全天候收集作物呼吸作用與生長動態等數據,實時同步云端AI分析平臺,判斷草莓等作物有無炭疽病等病害風險,并提前給予預警和農藝建議。
摁下遙控器,農產品采摘機器人可在溫室大棚內伸出機械爪采摘番茄、黃瓜等作物。北京青疇智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可鑒表示,團隊采集標準大棚數據,將種植架、壟間距與機器人轉彎半徑相匹配,以實現有限空間作業。機器人通過視覺系統識別作物顏色、大小,定位果實位置,并配備不同材質的機械爪,避免損傷果實。目前產品處于示范應用階段,期待與農民合作社聯合開發,更好適應各類作物采摘場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以“踐行大食物觀,共建韌性食物供應體系”為主題,涵蓋1場開幕式及全體會議、7場專題會議、1場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40余場平行會議及國際交流活動,打造國際化、常態化、高規格的農業“達沃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