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2日電 (高志苗 李姝徵)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12日在滬舉行,來自全球的商界領袖與上海展開了一場關于未來的對話,多位與會企業家表示,人工智能(AI)有望成為驅動上海城市能級提升的“新引擎”。
10月12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在上海舉行。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AI已成為提升全球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變量。美國貝恩公司全球主席曼尼·馬瑟達(Manny Maceda)指出,當前,AI發展正從“大模型熱”階段邁向“價值落地”階段,底座能力構建、重點場景應用拓展與生態體系完善成為主要突破方向。國際領先城市通過推動AI與制造、醫療、城市治理等領域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并注重通過制度創新和生態培育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在曼尼·馬瑟達看來,真正的進展源于AI與綠色轉型的協同潛力。他建議上海在二者結合點上發力,包括投資綠色數據中心、芯片設計優化與推廣,在模型訓練與推理過程中減少計算負載與能源消耗;用AI促進綠色消費,提升消費者認知與支付意愿,推動可持續購買。AI可在消費者教育、產品可追溯、循環經濟、營銷及綠色金融等多維度賦能綠色消費。
10月12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在上海舉行。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普華永道全球主席康慕德(Mohamed Kande)認為,上海已經是貿易、金融、物流以及數字化領域的領軍者,當下的機遇在于把這些優勢進一步放大,AI可以成為上海最大的競爭優勢之一。AI能助力上海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參與制定全球規則,并在多維度創造價值。“中國AI發展已勢如破竹,最終勝出的將是那些快速規模化應用的城市,上海可以成為其中之一,但是需要系統性思維。”
韓國SK集團會長崔泰源帶著最新的投資計劃首次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當被問及吸引韓國SK集團來中國投資的原因時,他的回答是AI。“SK在華投資橫跨能源、化工、半導體、生物制藥等多個賽道,而當下最點燃我們的是AI。”
他強調,AI必須“向善”。如果上海能成為“AI社會價值”的標桿城市,率先建立一套評估、衡量并激勵社會價值的體系,例如對創造顯著社會價值的AI項目給予稅收減免或其他政策激勵,就會吸引更多新理念、新資本、新人才落地。經濟與社會形成正循環,企業也更有動力為中國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AI發展新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