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治10月12日電 題:山西長治潞城區:小酸棗撬動大收益 產業聯動促共富
作者 劉小紅 趙亞喆 武小璟
金秋時節,山西長治潞城區潞華街道儒教村的山坡田野間果香彌漫,一簇簇紅彤彤的酸棗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在酸棗林中忙碌采收,歡聲笑語間,一幅特色產業帶動增收的生動畫卷在這片山野間鋪展。
連日來,儒教村酸棗林里,村民手持長棍輕敲枝條,飽滿的酸棗簌簌掉落;有人操作著電動采收機,高效收集果實。不一會兒,布袋便被裝滿。“農閑時來酸棗林學技術、搞采收,能多份收入。”村民曹旭平說。
金秋時節,儒教村的山坡田野間果香彌漫,村民們穿梭在酸棗林中忙碌采收。趙亞喆 攝儒教村地處淺山丘陵區,獨特的氣候與土壤條件適宜酸棗生長。近年來,該村立足資源稟賦,大力推進酸棗產業提質升級,特邀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開展枝條修剪、科學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全程指導,為酸棗的品質與產量“保駕護航”。
同時,儒教村構建起“村集體+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村集體統籌協調,潞城儒禾種養殖家庭農場負責規模化運營。采摘后的酸棗由固定公司統一收購,破解了“采收易銷售難”問題。
農場負責人郭騰飛介紹,儒教村2023年起發展酸棗種植,通過對原生酸棗樹嫁接改良,逐步形成“種植—采收—銷售”一體化鏈條。目前全村酸棗種植面積達200余畝,每畝約600株,單株結果量約2斤,按當前市場價每斤5元計算,畝均年收入5000余元,預計年總收入將突破100萬元。
一顆顆小酸棗,正成為帶動增收的“致富果”。武小璟 攝一顆顆小酸棗,正成為帶動增收的“致富果”。在村集體培育與家庭農場的運營下,儒教村酸棗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儒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海軍稱,通過發展酸棗產業,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3萬到5萬元,帶動10余名村民農閑期間人均增收5000元至6000元。
下一步,儒教村計劃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擴大種植規模,持續做強酸棗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如今,村集體有穩定增收渠道,家庭農場實現規模效益,村民獲得農閑收入。三方聯動的產業模式,讓酸棗林的豐收轉化為共同富裕的成果。隨著擴種計劃與產業鏈延伸的逐步推進,這片山坡酸棗林正成為儒教村推進鄉村振興、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堅實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