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0月12日電 (記者 王子謙)首屆中國綜合保稅區發展國際論壇12日在海口舉辦,中國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張征說,經過35年的發展,綜合保稅區成為中國外貿發展重要增長極,未來將加強制度供給,推進其轉型升級。
綜合保稅區是中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張征說,自1990年建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至今,中國共有以綜合保稅區為主要形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74個,總規劃面積約440平方公里。2024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進出口值占同期全國外貿進出口值的19.1%,區內就業人數近2300萬。
她介紹,中國海關對綜合保稅區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監管模式,進口貨物入區保稅、國內貨物入區退稅、進口設備入區免稅。保稅業務形態正在持續創新,企業可以在區內開展保稅物流、保稅加工、保稅維修、保稅研發、跨境電商、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等多種業態。
張征表示,中國下一步將推動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培育“保稅+”新業態,深化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同時,深化跨部門協同共管,推進智慧監管與嵌入式聯網監管,鼓勵各地建設公共服務數字平臺,提升全鏈條數據管理和智慧化水平。
各地綜合保稅區也結合自身優勢,積極轉型升級。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吳群峰說,園區多年來深受跨國公司青睞,競爭力源于背靠空海港、依托長三角及全國制造能力與市場潛力,也得益于營商環境優化與制度創新,如推出全國首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設立首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助力外資企業發展。
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是中國內陸唯一“一區雙核”(水港+空港)的綜保區。園區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布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未來產業,并對接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內陸開放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