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侯興華 胡慶斌)近年來,鎮安縣聚焦鎮村資產管理難題,創新構建“五位一體”管理體系,實現資產效益年均增長18.6%,累計盤活閑置資產收益1200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這一創新實踐日前獲評全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示范案例。
織密制度“防護網”打造監管全鏈條。鎮安縣率先出臺《鎮安縣鎮級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建立“預算申報—政府審批—公開采購”全流程閉環管理體系。通過“一物一碼”數字化管理,全縣154個村(社區)的28類資產實現動態監管,賬實相符率99.8%。“現在每件資產都有專屬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采購時間、責任人等信息,管理效率提升了一大截。”云蓋寺鎮財政所所長介紹。
搭建智慧“云平臺”實現監管全覆蓋。依托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和“陜農經”系統,鎮安縣構建起縣鎮村三級聯動的“智慧管家”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實時預警閑置資產,自動生成資產運維報告,問題處置時效提升60%。其中,永樂街道辦開發的“資產云圖”系統,可三維可視化展示轄區資產分布,獲評全省數字鄉村創新應用案例。
激活資源“沉睡金”開辟增收新路徑。鎮安縣創新“第三方評估+公開交易”處置模式,近3年累計處置低效資產42宗,溢價率達23%。青銅關鎮豐收村通過公開競拍盤活閑置校舍,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帶動村民人均增收1.2萬元。此外,鎮安縣還建立收益反哺機制,將85%的資產收益用于民生工程,新修產業路37公里,惠及群眾1.8萬人。
構建長效“保障網”夯實振興硬支撐。鎮安縣首創“三色預警”監管機制,對資產管理實行紅黃藍分級管控。組建由紀委監委、審計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組成的聯合督導組,常態化開展專項檢查。今年已開展專項督查4輪,整改問題16項,約談責任人7人次。這種“制度+科技+監督”的管理模式,使鎮安縣連續兩年在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查考核中位列第一。
“我們將持續深化資產管理改革創新,力爭到2027年建成全省首個縣域資產管理數字孿生系統,為鄉村振興提供可持續的‘鎮安方案’。”鎮安縣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