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董旦旦)一個助診包、一名村醫、一輛巡診車,正成為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力量。今年以來,商州區依托“行走的醫院”健康180項目,通過資源下沉、智慧賦能、醫防融合等方式,破解山區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民生難題,讓高質量醫療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移動診所”進家門,大山連著大醫院。昔日村醫的“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如今已被功能強大的全科醫生助診包取代。這個“小背包”能完成30多項檢查,讓村醫化身“移動診所”。更重要的是,檢查數據可通過互聯網實時上傳至商州區人民醫院健康180平臺,平臺每天還預留了包括北京協和醫院、西京醫院等15家知名三甲醫院的100個遠程專家免費號源,實現“村醫現場查+專家云端診”,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鍵呼叫”快響應,智慧賦能搶時間。“手機點一點,村醫上門來”是健康180項目的便民寫照。群眾通過“健康180”一鍵求助,指揮中心自動派單,村醫30分鐘內上門,有效緩解了偏遠地區急救延遲問題。智慧系統還支持檢查數據直傳、上級專家遠程會診,目前已完成超1.6萬例遠程診斷。同時,通過大規模培訓,為基層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防”大于“治”,守住群眾健康線。項目堅持“防”大于“治”,推動服務從“治已病”向“管健康”前移。村醫攜帶助診包入戶,已開展健康篩查17萬人次,為篩查出的5.8萬名慢性病患者建立檔案并管理,早干預率達92%。此外,還建立“村醫15分鐘響應+救護車30分鐘抵達”機制,與120體系無縫銜接,成功救治90多名急危重癥患者,牢牢抓住黃金救援時間。
成本降六成,民生保障見實效。商州區財政每年專項列支100萬元用于村醫獎補,激發基層服務積極性。同時,創新“行走的醫院+醫保報銷”模式,使群眾就醫成本下降60%,醫保基金支出增速放緩,實現了患者、醫生、醫保多方共贏。該項目還讓商州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心電、B超檢查村級覆蓋,構建起全區診斷“一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