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思靜)為切實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近期,山陽縣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山陽縣采用“人工徒步現場+無人機溯源+實驗式監測”的方式,對轄區內金錢河、銀花河、馬灘河、謝家河開展全流域無死角排查,共排查河流長度198.9千米,流域面積3349平方千米。針對一些地方入河排污口排放狀況不清和底數不明的情況,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鎮(街道)開展多輪現場復核、水質檢測和初步溯源,摸清掌握各類排污口的分布數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為后續整治工作提供依據。根據排查溯源結果,建立臺賬清單,對確需納入分類整治范圍的排污口,按照“問題導向、屬地負責、部門聯動、精準施策”原則,編制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實施分類處置,嚴格規范管理。通過設置監測點,修整排水明渠,設置標志牌,開展生態凈化等精準整治措施,積極爭取資金支持,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有效管控排污口污染排放。建立入河排污口常態化監管機制,對水質異常排污口分類整治實行清單式、銷號式管理,定期調度整治進展情況,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鎮(街道)加快推進分類整治,確保按時按質完成整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