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慧婷)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山陽縣分局圍繞“標準化、智能化、精細化”三大方向,推動生態環境監管模式由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堅實生態支撐。
推進執法標準化,筑牢監管執行力基礎。持續提升執法監管的規范性與主動性,嚴格按照生態環境執法程序與標準,構建起從“現場檢查、調查取證、處罰程序到檔案管理”標準化工作機制,實現各環節無縫對接。今年以來,已完成企業環境檢查200多家次,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9起。
借助智能化舉措,提升環境執法效能。以智慧執法為導向,構建起“線上+線下”聯動執法機制,在全面執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基礎上,借助在線監測系統和無人機空中巡飛,對排污單位及水、氣自動監測站點進行實時監控,有效拓展執法覆蓋范圍,解決生態環境執法中存在的監控盲區、取證難等問題,提升對環境違法行為的精準識別與處置能力。
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執法與服務相融合。堅持“因企施策、精準監管”,結合企業排污水平、環境風險評級和環保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策略。對納入環保正面清單的4家企業實行公示并動態調整,實施“無事不擾”式監管,通過降低檢查頻次進行正向激勵,切實為企業減負。同時,強化對企服務與政策引導,精細化執法在提升監管效能的同時,也促進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