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代緒剛 阮少楠
“我負責渠岸砌石,兩個月掙了7000元!”近日,商南縣過風樓鎮八里坡村群眾余德強抹著汗笑道。
盛夏時節,八里坡村,10多名村民在挖溝清淤、砌石固堤,大伙熱火朝天地改造著村內淤積多年的排水渠。
隨著以工代賑項目的推進,昔日的“臭水溝”逐漸變身“清水長廊”,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困擾村民多年的內澇難題,更鋪就了一條“家門口就業”的共富之路。
八里坡村地勢低洼,村黨群服務中心至磨子洼上山洞口排水渠因年久失修,雨季污水漫灌、旱季異味彌漫,嚴重影響核桃坪小區人居環境和農業生產。2025年,在商南縣委組織部、縣發改局等部門的支持下,村“兩委”積極申報實施“排水渠綜合治理以工代賑項目”,整合資金120萬元,對村黨群服務中心至磨子洼上山洞口500米淤堵渠段開展標準化改造。清淤疏浚,清除污泥雜草3200立方米,恢復渠道排水功能;生態護坡,采用石頭砌擋墻、水泥加固等方式加固渠岸;系統配套,修建攔水壩5處,修復農田灌溉支渠100米。
為把排水渠綜合治理以工代賑項目工程建設與促就業緊密結合,八里坡村優先吸納困難群體,組織10戶脫貧戶、15戶低收入群體參與施工,用工占比超總用工人數70%。開展渠系維護、砌筑技術等培訓2場次,務工村民日薪300元,實現技能增收雙提升。成立八里坡村泥匠隊,簽訂后期管護協議,保障長期就業崗位,長效管護增后勁。據統計,項目累計發放勞務報酬30多萬元,帶動25戶村民月均增收4000元以上。
排水渠綜合治理以工代賑項目使一條水渠產生多重效益。排澇減災,渠系排水能力提升3倍,解決20畝農田澇漬問題;環境煥新,告別黑臭水體,沿岸種植蔬菜等農作物,形成生態景觀帶;產業筑基,為后續“魚藕共養”產業提供水利支撐,激活閑置洼地5畝。
“水渠通了,村里發展產業的底氣更足了!下一步,村上將依托完善的排水渠綜合治理以工代賑項目發展‘魚藕共養’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既治理了環境又發展了產業。”八里坡村黨支部書記陶興宏指著排水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