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賈菁宜
“《同學會》拍得太真實了!把‘項目招投標嚴禁借聚會搞小動作’的紀律紅線講得像身邊事,比干巴巴的條款好記多了!”近日,“洛南紀檢”視頻號推出的系列紀法微視頻引發廣泛關注,成為當地干部群眾熱議的“廉政爆款”。
為破解傳統紀法教育“抽象枯燥、不易入心”的難題,今年以來,洛南縣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微視頻+紀法解讀”新模式,推動警示教育從“文件紙面”真正走向“視聽屏幕”,提升傳播力和感染力。
洛南縣紀委監委牽頭組織縣融媒體中心,聯動林業、衛健、公安、自然資源、人社等18個部門,組建跨領域創作團隊,形成資源互通、案例共析的協作機制。內容策劃緊扣《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六大紀律”核心要求,聚焦各行業易發多發廉政風險點:例如林業領域違規決策損害群眾利益、衛健系統醫德醫風問題、自然資源執法辦案廉政隱患、人社部門拒不執行組織人事決定等典型情形。制作團隊深入剖析近年查處的本地區、本系統違紀違法真實案例,將具有代表性的案情細節轉化為劇情素材,確保故事源于實際、警示意義突出。
在腳本創作階段,洛南縣紀委監委宣傳干部與各行業業務骨干共同參與,反復打磨,兼顧行業特殊性與紀法準確性;拍攝階段則動員各部門黨員干部參與演出,用樸實本色的表演還原“微腐敗”場景,增強情境的真實感和代入感。每期視頻嚴格控制時長在2—3分鐘,采取“故事呈現+紀法點評”結構,深入淺出地說明紀律邊界,讓觀眾在沉浸觀看中自然理解紀法內涵。
“這種短視頻符合年輕人‘短平快’的觀看習慣,行業案例貼切真實,警示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許多觀眾看完后如此反饋。
截至目前,洛南縣已累計創作《轉運》《小算盤》《種連翹》《邪路》等系列微視頻18期,作品題材覆蓋多個民生領域,其中13期獲市級平臺轉載,總播放量突破20萬次,有效拓展了警示教育的覆蓋面,增強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