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鳳縣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水平
本報通訊員 張杰 王衛
近年來,丹鳳縣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入貫徹“以基層為重點”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總抓手,通過政策驅動、資源整合、人才強基、機制創新四大舉措,不斷夯基補短強本領、提質增效惠民生,千方百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凝聚“強基層”思想共識
領導重視到位,構建協同格局。丹鳳縣委、縣政府將衛生健康事業納入重點民生工作,專題召開2025年全縣衛生健康工作大會,建立“縣級領導聯系包抓+財政人社等部門聯動”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形成“衛健主抓、多部門協同、全縣一盤棋”工作格局,讓“強基層是深化醫改根基”成為全縣共識。
系統管理到位,壓實工作責任。推行“縣衛健局班子成員包片+干部職工包衛生院”雙包機制,將基層能力提升任務細化到股室、落實到個人,通過“每月調度進展、每季度督查通報”,堅決杜絕“重部署、輕落實”的形式主義問題。
基層落實到位,激發內生動力。引導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主動對標先進,建立“比服務質量、比業務能力、比群眾口碑”的競爭機制,推動基層醫務人員從“要我提升”轉變為“我要提升”,切實激活基層發展的“內生引擎”。
筑牢基層醫療服務根基
強化政策引領,明確發展方向。成立丹鳳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出臺《丹鳳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清晰界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為基層高質量發展提供“路線圖”。
強化硬件升級,打造標準陣地。丹鳳縣總投資6500多萬元的竹林關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已建成投用,新建花瓶子鎮衛生院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籌資400多萬元完成11個鎮衛生院改造與設備更新;建成96個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基層就醫環境和服務能力顯著改善。
強化人才引育,夯實隊伍支撐??h上依托農村訂單定向、事業單位招聘等渠道,為基層引進專業技術人才143名;通過“請進來培訓、送出去進修”,選派60名醫護人員到省、市、縣醫院深造;落實“兩個允許”薪酬改革,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有效破解了基層“引才難、留才難”問題。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創新“一網聯動”,減少群眾跑腿。丹鳳縣建成“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結果共享”的遠程影像中心,為全縣12家衛生院DR設備部署遠程網絡,同步建立縣級診斷中心,推動縣鎮影像檢查同質化,預計每年可減少群眾往返縣城檢查8000人次以上。
創新急救體系,織密生命保障網。配齊鐵峪鋪鎮、巒莊鎮等5個鎮級急救分站設備,向村級延伸建設急救點;為12個鎮衛生院、158個村衛生室搭建遠程心電系統,累計完成基層心電檢查診斷1.2萬多例,預警危急病例60多起,均規范救治,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殘率,構建“30分鐘急救圈”。
創新服務模式,推動醫防深度融合。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載體,定期為老、婦、嬰及慢病患者開展體檢、隨訪;在棣花鎮試點“縣—鎮—村—家庭”四級醫護保健體系,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互通,推動醫療服務與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無縫銜接。
擦亮基層醫療服務品牌
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瓶頸。針對基層特色科室薄弱問題,丹鳳縣依托醫共體總院資源下沉優勢,實施“一院一策”,共建特色科室10個;上半年縣域總診療49.3萬人次,基層接診33.2萬人次,基層首診率達67.38%,切實把患者留在基層。
堅持需求導向,優化服務供給。針對偏遠村群眾“就醫遠”問題,縣上常態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活動,依托醫療人才服務團義診小分隊、家庭醫生團隊,下沉開展義診、入戶隨訪、健康體檢,把惠民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堅持結果導向,健全長效機制??h上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成效作為評優評先、崗位調整的重要依據:對排名前三的鎮衛生院,優先安排基層能力提升專項資金;對連續兩年排名靠后的,約談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調整崗位,倒逼責任落實。